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2版:闻要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今年全省中专
拟招22.5万人
30万台农机会战“三夏”
各县(市)区现场承诺
铁腕治超绝不手软
中国文明网“身边好人”5月投票开始
地铁工程验收全部合格
高新区布局四大板块加速变“城”
yg1105146
挂牌出让公示
声明
郑州市违法建设曝光台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赵双喜:
中国文明网“身边好人”5月投票开始

近日,中央文明办5月份“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网上投票活动开始,我市胡大白(敬业奉献类,第7行第1位)、安桂亭(敬业奉献类,第1行第2位)、赵双喜(诚实守信类,第12行第4位)、王国胜(见义勇为类,第9行第4位)、李春风(助人为乐类,第10行第2位)作为候选人名列其中。即日起,中国文明网接受全国网民对5月份候选人的投票评议。投票评议结束后,中央文明办将从每个类别候选人中选取前20名,入选当月“中国好人榜”。

为进一步宣传身边好人,树立郑州在全国的好形象,市民可登录中国文明网主页,进入“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栏目“我要投票”环节,按照不同的类别查看候选人事迹后,就可为所支持的候选人投票。即日起至5月25日,每位市民每日均可给支持的候选人投票1张,且对每个类别最多投20票。

富不忘本 慷慨解囊支持公益事业

赵双喜,男,55岁,郑州上街区峡窝镇北峡窝村党支部书记。致富能人,更是富不忘本、带领村民共同走向富裕路的好支书。凭着一股不怕输的劲头,赵双喜从水电安装做起,以炭块和氢氧化铝生产为企业龙头,从十几人的手工作坊,发展成今天拥有千名职工、年产值1.8亿元的远近闻名的河晶鑫实业公司。富裕后的赵双喜,做得最多的是回报社会和村民。

为改善村里基础设施和居住环境,他捐资20万元,整修了村内主街道1500米,全部硬化,并在两侧植上冬青和黄杨等花木,又捐资15万元疏通了村内泄洪排污管道;还相继为各村民组道路硬化、绿化提供资助;资助村民打机井、建水塔,解决群众饮水问题。仅每年为村军烈属、五保户、老党员、特困户提供资金捐助与慰问达10万元之多;为丰富农村业余文化生活,他又带头捐资8万元修建了农民文化广场,每年又拿出1.5万元购置乐器、音响、服装、道具等。

他还大力支持教育事业,资助本村中小学改造,开办了图书室、电脑室;当得知孩子们冬天在教室挨冻,影响学习时,他又捐资5万元给孩子们装置取暖设施。每年教师节都为园丁们赞助3000~5000元;上街区建敬老院一次捐助10万元。几年来,他对社会各类公益事业的支持捐助,在社会和百姓中树立了一块丰碑。

胡大白:

身残志坚 创业兴学育英才

胡大白:女,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黄河科技学院院长。多次受到胡锦涛、江泽民、温家宝、李长春、李克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1981年12月,38岁的胡大白担任郑州大学中文系讲师时,因意外烧伤,重度烫伤面积达30%以上,在床上整整躺了3年。1984年秋天,本可以靠国家工资过一辈子清闲日子的胡大白毅然走上了创业之路,她找到了郑州四中的闲置教室,30元钱印制听课证、买纸笔、刷广告,开起了自学考试辅导班。1985年4月底,河南省自学考试成绩公布,胡大白辅导班的各项成绩全省第一。1988年3月,经河南省教委批准,胡大白的辅导学校改名为黄河科技大学。1994年2月,经国家教委批准,学校成为我国《民办高校设置暂行规定》公布后的第一所实施高等学历教育的全日制民办高校。2000年3月,黄河科技大学顺利通过教育部的考察评估,成为全国民办学校中第一个实施本科教育的学校。

学生们眼中的胡大白不仅是一位睿智的校长,更是一位慈爱的母亲,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 “胡妈妈”。十多年前,一名面部畸形的残疾考生被所报考高校拒录,胡大白向河南省招办承诺:“凡达到录取分数线而不能录取的残疾考生,我校全部解决。”十多年来,不论是盲人还是身高不足一米的侏儒症考生,她都敞开学校大门,把他们培养成自食其力的劳动者。20多年来,学校共减免贫困学生学费500万元。

王国胜:

西流湖畔生命守护神

王国胜,男,41岁,郑州市西流湖管理处综合科科长。自1992年调入西流湖管理处以来,他就顶着压力和责骂劝阻到西流湖的游泳者和钓鱼者,冒着生命危险救起水中的遇险人。据不完全统计,仅2004年至2006年三年间,他就带领安保科队员水上义务救人200余名,他用实际行动树立了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

2006年7月的一天,有几名男女趁酒兴跳入西流湖游泳,不幸溺水。王国胜等人发现后立即冲到出事水域,尽力将几名溺水者救上岸。2007年9月3日,一名农妇遭丈夫殴打后跳湖自杀,王国胜发现后急忙将她救起。上岸后,他和同事轮流做该妇女的思想工作,并联系她的丈夫进行劝解,夫妻俩终于握手言和。

王国胜对工作近乎狂热,被同事戏称“拼命三郎”。 在2002年10月20日的一次防洪守坝中,奋战在堤坝最前沿的他突然跌入五六米深的洪水中,瞬间被巨浪吞噬。被同事们救起后,一脸泥沙的他如同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招呼大伙继续投入固堤工作……

王国胜时刻把工作任务放在第一位,不畏艰险,冲锋在前,默默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光荣本色。自2001年至今,他连续多年被单位评为“先进个人”和“优秀共产党员”。

安桂亭:

建设小康社会的带头人

安桂亭,男,51岁,中共党员,上街区聂寨村第三村民组组长。自1981年当选为村民组组长至今的30年里,他一心为群众谋利益,带领全组村民艰苦创业、治穷致富,使村组的集体经济收入和村民的生活水平年年都有新提升。该村组先后被中央文明委评为文明村。他本人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文明市民、农村优秀拔尖人才。

上世纪80年代中期,聂寨三组创办了几个企业。由于技术不精、管理不善,企业濒临倒闭。安桂亭四处拜师学艺,热情邀请懂技术、会管理的人加盟企业,手把手为村民传授技术 ,最终几个濒临倒闭的企业起死回生。1990年,村办企业与中国九冶安装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并很快实现了“双赢”。之后,安桂亭又积极运作,先后与长铝公司等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在汝州市、上街区任庄村等地创建了加油站、搪瓷厂、家具市场等。在他的努力下,村集体资产年年增加,到目前已拥有固定资产近3000万元。村组富了,村民的日子也跟着好了起来。逢年过节,村民组都会给群众买物品,办年货,发补贴,从1981年每人每年50元,到目前的年人均4000多元。

近年来,日子好了,吃穿不愁,有些村民就玩起了扑克、麻将。为了培养村民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安桂亭提议成立了军乐队,并购置了数十种乐器,聘请专业教师给村民们教授乐理知识和演奏方法,使近90名村民由昔日的牌友变成了吹拉弹唱能手,村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转变。

李春风:

30年慈善路越走越宽广

李春风,女,53岁,荥阳市贾峪镇石硼村南街村民组村民。30多年来,她自觉自愿地做着一项慈善事业,为残疾人、智障人、重病人和困难家庭筹集、送衣服达2万件以上,其中她自己筹集的就有1万多件。目前她重点帮扶的特困户有26户、80多口人。

李春风结婚不久,就把自己娘家陪送的新棉衣新棉裤送给贫困的邻居御寒。此后,除了收集自家的衣服外,逢年过节走亲访友的时候,她都张口向亲友们要穿不着的衣服,她在人们眼中成了专收旧衣服的“穷人”。她把收集来的衣物浆洗之后,分门别类加以整理,亲自分发给那些急需的贫困乡亲。

从 2004年开始,她脚蹬三轮车到郑州市区走街串巷收购旧衣服5000多件。为了省钱和及时把衣物送到乡亲们手中,她不止一次蹬着三轮车,历时6个多小时,走60多里的路回到村里,到家就瘫倒了,好长时间都站不起来,之后几天腿都疼得不敢走路。

去年春天,在有关部门的帮助下,她自己投资3000多元,借用村委40多平方米办公房,建起荥阳市第一家村级110慈善爱心超市,有衣被、米面、食用油等生活物品,供困难家庭按需取用。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