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1版:封面 4下一版
创文的实惠 咱百姓看得见摸得着
欢歌庆六一 昂扬向未来
市委市政府召开第三十六次
重大项目推进工作周例会
全国首个经济总量
超万亿省会城市
研究加强创新
社会管理问题
中原崛起正逢时 上海给力到河南
互利共赢谋发展 豫沪合作天地宽
0526宋河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创文的实惠 咱百姓看得见摸得着
——郑州市改善人居环境实现创文惠民工作纪实

本报记者 陈 锋 裴其娟 通讯员 汤理科

创建依靠群众,创建惠及群众。

不经意间,郑州市创建文明城市工作走过10个年头。说起创文带来的变化和实惠,群众感受最深的就是居民社区环境的改善和提升。下面两幅画面的对比,就是最有力的证明。

实景画面:时间,2011年5月30日;地点:大学路办事处交通新苑社区兑周南里社区。初夏的天气稍显闷热,3幢居民楼都涂成了淡黄色,院内水泥地面平整干净,花坛内成串的葡萄令人垂涎欲滴,楼前树荫下,83岁的王保民老人在女儿陪伴下悠然乘凉。

回忆画面:时间,20年前;地点:同样是大学路办事处交通新苑社区兑周南里社区。 “当时这个院子谁都不愿管,楼前都是一米多深的荒草,一到夏天苍蝇蚊子嗡嗡乱飞。”王保民老人和女儿一起回忆起当时的场景。

近两年参与该院整治的大学路办事处工作人员胡麟告诉记者,为了改善这里的居住和生活环境,市、区和办事处共同投资,先从清理杂草和垃圾开始,对院内进行全面整治,楼院里的居民也积极参与,垃圾日产日清,卫生管理也实现了良性循环。

兑周南里社区的变迁,是郑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改善人居环境工作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郑州市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从市民看得见、摸得着的城市居住环境入手,深入开展了改善人居环境工作,探索出了一条和谐创建的新途径,广大群众从创建中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

促全局惠民生的抓手

郑州市实施的改善人居环境工程正是促全局惠民生的有效抓手。

时光拉回到7年前,当时郑州中心城区整治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整治中,郑州市成立了省会改善人居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并从市直部门抽调专人,按照“路平、灯明、水通、安全、卫生”的基本要求,对全市社区单位居住环境进行全面改善,认真解决影响群众生活的小区脏乱差,路不平、灯不明、水不通等问题。

郑州改善人居环境工作大幕由此拉开,一干就是7年。

郑州市把全市社区、小区划分为单位家属院、开发商建设的小区、杂居院和都市村庄转化而来的社区4种类型,通过“抓两头,带中间”,促进全市社区环境全面改善。

精品社区锦上添花。对于开发商建设的高品质小区,郑州市重点扶持,要求好上加好,创建成人居环境示范社区、示范单位。经过几年的改造提升,鑫苑名家、亚星盛世等一批新社区已创建成对内能发挥示范作用、对外能展示郑州形象的示范社区、示范单位(庭院)。2007年5月,胡锦涛总书记来河南视察,对鑫苑社区给予了很高评价。

“没娘的孩儿”政府雪中送炭。对于像铁路三北社区、破产企业庭院、无主管单位大杂院、城乡接合部新建社区,政府在财力、物力上给予重点倾斜,刷墙、修路、清垃圾、安装健身器材等,帮助居民打造“路平、灯明、水通、安全、卫生”的基本居住环境。

改善人居环境工作开展以来,市级财政发放奖补资金5900万元,带动社会各界共投入资金20余亿元,使郑州人的家园更加整洁靓丽。

聚民力暖民心的好事

众人拾柴火焰高。作为造福市民的德政工程,郑州的改善人居环境工作经过宣传后,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和配合,形成了全社区共同参与的合力。

河南省直文明委在省直单位中提出“省会创建我有责”的口号;驻郑部队防空兵学院积极配合省会改善人居环境工作的开展,主动拆除破旧沿街门面几十间,实现了拆墙透绿;各级文明单位在积极改善本单位人居环境的基础上,开展“结对共建”活动,对困难社区改善人居环境工作进行帮扶;市委组织部、市民政局、郑州慈善总会共同启动“郑州市社区帮扶慈善救助项目”,拿出600万元善款帮扶城区480个社区;社区群众积极参与改善人居环境工作,为施工人员送茶送水、无偿提供电源、水源,对工程质量、进度进行义务监督。

7年来,郑州市共创建成文明和谐社区30个,占城区社区总数(550个)的5.5%;改善人居环境示范社区103个,占城区社区总数的18.7%,一类社区350个,(下转第三版③)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