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8版:文娱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粽香深处的文化记忆
中原文化•非遗
主旋律同样感人肺腑
16部影片角逐金爵奖
特效震撼 情节苍白
《清风茶社》唱清风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粽香深处的文化记忆
6月1日,长62米的钢制龙舟在屈原故里湖北省秭归县龙舟训练基地下水训练。该龙舟是为纪念62岁时投江自尽的伟大诗人屈原而精心打造的,可容纳120人同时乘划。经过训练后,该龙舟将在第六届宜昌长江三峡龙舟赛上亮相。
比利时阿旺斯市居民学习包粽子,感受中国民俗和传统文化。
花卉龙舟亮相台北街头。
端午临近,香囊热销。

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端午节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8年,端午节正式列入国家法定节日;

2009年,中国端午节成功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百里不同俗

■本报记者 李 颖

今年的6月6日就是我国的传统民俗节日——端午节,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少数民族过端午节吗?记者采访了对端午节有多年研究的中国民协顾问、河南省文联副主席、省民协主席夏挽群。

“端午”也称“端五”,“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除汉族之外,满、蒙、藏、苗、彝、畲、锡伯、朝鲜、土家、达斡尔等30多个民族也过端午节,但“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各个民族过端午节的习俗多种多样。

夏挽群说,端午节是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的,如端阳节、重五节、天中节、菖蒲节、浴兰节……其起源也有不同的“地区版本”,汉族就有祭诗人屈原、祭伍子胥或孝女曹娥等不同说法,其中尤以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汉末以来一直占据主流地位,老百姓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民俗活动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追根溯源,端午节是在酷暑之前一次全民性的避瘟驱毒、防疫祛病活动,人文内容是后来陆续加进的。夏挽群说,作为中华多民族的民俗大节,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故事传说也多,所以,端午节在我国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主要内容有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赛龙舟,比武,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一些民俗活动至今仍在民间流传,并影响周边邻国,如赛龙舟已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端午节体现着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和差异,文化遗产符号和内涵十分丰富,历代有大量诗、词、歌、赋等文学作品传世。”夏挽群说,传统节日扩大了中国人的文化认同,是中国人的文化身份标识,蕴含着民族情感,是精神的巨大财富。

2006年,端午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端午节正式列入国家法定节日;2009年,中国端午节成功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夏挽群表示, “如今城市化进程在不断加速,在文化逐渐多元、信息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的文化记忆却在逐渐被淡化,端午节等中国传统节日面临着不少挑战。对待传统节日,既要保持传统,又要适应当今人们的需要,政府的角色不能缺位,积极参与引导过好传统节日,而不是一纸放假通知就万事大吉。”

龙舟起航 笔绘端午

本报讯(记者 陈凯)昨日,记者从市体育局获悉,2011年河南省第三届端午龙舟挑战赛将于6月6日在郑东新区如意湖欢腾起航。

据了解,此次端午龙舟挑战赛分为两大部分。5日,郑东新区CBD如意湖文化广场将举行端午趣味游戏欢乐总动员活动,广大市民朋友可到场参与推铁环、踢毽子、抖空竹、陆地龙舟竞渡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获奖者可得到精美礼品;6日,即端午节当天,来自我省及其他省市的30多艘龙舟,将在如意湖上演精彩的龙舟飞舞,市民朋友可以到场观看精彩的龙舟比赛,感受端午传统文化。

又讯 (记者 李颖)6月4日,由郑州美术馆承办的全国少年儿童绘画大赛在升达艺术馆举行,200名少年儿童将现场作画,描绘端午节等文化遗产;6月11日,在郑州市2011年全国文化遗产日暨《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宣传活动启动仪式上, 这200名少年儿童将再度拿起画笔,集体描绘“文化遗产和我的美好生活”。

守住传统的根

■本报记者 李 颖

近年来,我国传统节日式微,而洋节甚嚣尘上,大有喧宾夺主之势。5月27日,中国著名的民俗学家、民间文艺学家、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副主任乌丙安受邀来郑,在一场名为《守望家园——非物质文化遗产》报告会上谈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中国传统节日时,乌丙安非常激动,他指出,非遗保护,首先是要尊重自己的历史,守住自己的根,如果连自己的祖先都不尊重、都能忘掉,什么事都行不通。

“改革开放后,年轻人开始喜欢过圣诞节、万圣节,可那都是人家的。我在国外曾经度过两次圣诞节,大家安安静静在教堂里举行弥撒,唱完了圣诞歌曲就各自回家。可如今圣诞节到了中国,被商家贴上了促销标签,到处灯火辉煌,彻夜娱乐,彻夜购物。”

2005年,当韩国“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传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后,不少国人猛然警醒,并发出“我们的端午节被韩国人抢走了”的惊叹。乌丙安说,我们没过好自己的节日有历史原因,没有把传统的节日内涵延伸到今天,“别的国家过我们的端午节,我们自己却把端午节过得一塌糊涂。南方的客人奔着屈原的家乡去了,却在那里看为屈原‘招魂’,有些地方甚至还请一些歌星去‘招魂’,令人哭笑不得。”

“现代人一到过节发手机短信,也是对传统节日的戕害。”乌丙安说,“如果我们疏忽了传统节日的意义,别人就会觊觎。文化安全和文化主权和非遗有很大关系,端午节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也是在文化主权的斗争中我们取得的胜利。”

乌丙安说,今年的“六一”非同寻常,《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开始施行,这部法律的出台,对于加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在文化法制建设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