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6版:小记者 上一版3
奇异的无花果
太空游乐园
民族风情
再见我的母校
美丽的天空
“能人”小龚
一路清香飘逸
走进郑州交通展览馆
xjd
xjt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走进郑州交通展览馆

交通的历史

同学们,关于交通方面的知识,你们了解多少呢?今天,我们郑州日报的小记者来到了郑州交通展览馆参观采访。

进入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在玻璃柜中珍藏的“郑和宝船”模型。经过讲解员姐姐的讲解我了解到,郑和航海宝船共62艘。这艘是其中最大的一艘,船长151.18米,宽61.6米,共4层,可以容纳数百人,为中国航海业创下了不朽的伟业。

再往前走,我看到另一个玻璃柜里展示着秦始皇铜陵马车模型。它由大小3400个零部件组装而成。车长3.17米,高1.06米,铜马高65~67厘米,身长1.2米,总重量1234公斤。主体为青铜铸造,车马金银饰品1720件,金银器总重7公斤。制作工艺精细,造型逼真,被誉为“青铜之冠”。

接下来,我们参观了郑东新区的主体模型。它是展示河南新世纪改革开放新形象的窗口。

在二楼展厅,展示着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模型,让我们小记者看得眼花缭乱。在这些鳞次栉比的高大玻璃柜中,我看到了金黄色的神舟七号模型,它给人一种精神上的震撼。蒸汽火车想必大家都一定知道,虽然现在它已经被更高效快捷的高铁、磁悬浮列车所代替,但不能否认的是,蒸汽火车所开创的交通新纪元。

参观完后,让我对交通方面的知识有了更全面的了解。我深刻地感觉到,路——四通八达,人——千辛万苦,交通工具——各种各样!

中方园双语小学校园记者 陈昕彤

辅导老师 戴 攀

展览馆里看交通巨变

我们的城市,每天都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比如交通工具从普通的公交车到现代化的BRT,从绿皮火车到高铁动车,还有相继出现的渡轮、飞机,这些交通工具,让我们的出行越来越便捷。

近日,我们郑州日报的小记者们来到郑州交通展览馆参观采访。一架架精美的火车、汽车、飞机、桥梁的模型,让我对人类的智慧感到无比惊叹。

一进展馆大门,我国最新型的客轮——新江汉号的模型使我眼前一亮。采访得知,它是我国长江柴油机客轮中震动最轻、噪音最低的船只。而在大厅显眼处摆放着秦始皇铜陵马车,我想古代皇帝出行时所乘坐的马车应该就是这个样子吧。据说这架马车于1980年12月出土于陕西,由成千上万个零件组成,其复杂程度被誉为“青铜之冠”。在展厅一角,还展示着“郑和宝船”。这是当时郑和下西洋时所乘坐的轮船,大概需要200多人才能启航。

来到二楼展厅,各种汽车、火车、飞机模型让人眼花缭乱。有最大的蒸汽机车——“大男孩”火车,有众所周知的中国载人飞船——神舟7号,还有在“沙漠风暴”行动中,为多国部队打开缺口的阿帕奇……这里的每件模型背后都有一段光辉的历史。这些交通工具中很多已经“退役”了,但它们为人类所做的贡献,却一直留在人们心中。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三楼展厅的郑州黄河公铁两用桥、平汉铁路郑州黄河桥、郑州黄河二桥等的模型,给我一种深临其境的感觉。

除了这些直观的交通工具模型,我还喜欢展览馆里浓浓的文化气息。我在这里了解到,原始道路由人在前行中践踏而成,远古的尧舜时期,道路被称作“康衢”,西周时代,可通行三辆马车的地方称为“路”,可通行两辆马车的地方称为“道”,可通行一辆马车的地方称为“途”,“畛”是老牛车行的路,“径”是仅能走牛、马的乡间小道……

郑州交通的巨变让我为之骄傲,为之震撼。我相信未来的交通工具会更先进,更便捷!

纬五路一小校园记者 杨宇杰

辅导老师 程 玲

小展馆 大交通

上周六,我们郑州日报小记者团来到郑州交通展览馆参观。

在一楼大厅内,我看到三个缠绕在一起的大轮胎。讲解员姐姐说:“这是一位数学家设计的,代表了我们的交通文化。”

大厅的郑和宝船模型,是郑和下西洋用的船。它长四十四丈四尺,宽十八丈,需要200多人工作才能启航呢!

再来看看我国最新型的客轮,它是由武汉长江轮船公司制造的。这些模型真是精美绝伦,我想它们的真实模样该有多么雄伟啊!快看,这边还有古代秦始皇铜陵马车,它是秦始皇的御用马车,是较早时期的交通工具。还有黄帝发明的指南车,李世民坐骑浮雕,它们都与过去的交通息息相关。

六楼是图片展,主要展示我们郑州交通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我一路参观下来,知道了我们郑州交通史的源远流长。现在的交通工具,正在迅猛崛起,我相信未来的郑州更会实现跨越式的大发展。 汝河新区小学校园记者 丁泽西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