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6版:经济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台股酝酿“个人游”行情
北京三大豪宅演绎暴利法则
二七纪念堂入围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我省本月在闽
进行经贸交流
河南省食品抽检
九种产品全达标
6月5日,煤炭采掘行业人士在参观中澳煤矿安全培训示范中心模拟巷道。
白条鸡价格
近期持续上涨
国税月月破百亿
提前实现双过半
电动自行车管理不可削足适履
0607农产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电动自行车管理不可削足适履
结合国情定制度正视电动自行车

新华社记者 南辰

公安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四部门最近下发《关于加强电动自行车管理的通知》,要求各地从生产、销售、道路安全等六个方面加强对电动自行车行业的管理和规范。记者认为,在当前北京等大中城市道路拥堵状况不容乐观、全国道路交通伤亡人数仍然保持在较高位的背景下,涉及电动自行车标准制定、生产、销售、使用等环节的主管部门联合出台规定对电动自行车加强全流程监管,有利于行业规范、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和道路交通环境的改善。

广开言路纳民意

应当注意到,四部门出台的通知也引发了媒体和网民的一些忧虑,主要集中在通知中提到的《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GB17761)规定的40公斤和20公里每小时的主要技术标准是不是需要重新修订;以及“对目前在用的‘超标’电动自行车,各地公安、工信、工商、质检部门要积极争取政府支持,本着平稳过渡的原则,通过以旧换新、折价回购、发放报废补贴等方式,鼓励群众主动置换和报废”这条,在落实时会不会走样,电动自行车车主的合法财产权能不能得到很好的保护;“对不符合要求的,一律不得按照非机动车进行注册登记”意味着什么等等。

在记者看来,《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GB17761)是否需要修订关系到电动自行车行业、电动自行车消费群体等多方利益,需要广开言路,吸纳民意。

一方面,要看到电动自行车行业近些年对标准的“实际突破”和销售环节的非法改装等是一种不合规的行为,给道路交通安全和行业健康发展带来巨大隐患;另外一方面,也要看到现代城市半径的不断延展和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使十几年前制定的20公里每小时的标准上限显得不合时宜,确实与民生需求有一定差距。如果不正视科学、合理修订国标的民生呼吁和行业呼声,一刀切地淘汰所有超标车就成了削足适履。

记者认为,综合各方利益考量,标准制定部门应当广泛征集消费者、生产厂家和道路交通管理部门的意见和建议,科学、合理地修订相关国标,让消费者和行业心服口服、自觉自愿接受。

结合国情定制度

对于通知中提到的“对不符合要求的,一律不得按照非机动车进行注册登记”意味着什么,两年多前那场围绕电动自行车标准的大讨论有一种误读,以为不得按照非机动车进行注册登记意味着要对超标电动自行车按照机动车管理,甚至理解为超标车要上机动车道。其实有关部门对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在刹车系统等方面有两套截然不同的标准,并不能仅仅因为速度的重叠混为一谈。

记者认为,结合中国的国情,当前各地电动自行车的注册登记和路面管理都需要一定程度的创新。由于近些年电动自行车在道路交通事故中占比较高的特性,需要严格其牌照管理,方便事故中调查取证,并摸索出对电动自行车超速行驶的取证和处罚手段。切实按照通知要求,做到“加大路面巡查力度,严厉查处电动自行车无牌无证上路行驶、占用机动车道行驶、超速行驶、逆向行驶、违法载人等交通违法行为”。不仅增大生产、销售环节超标的违法成本,对使用环节的严重超速也要严厉打击。

正视电动自行车

记者注意到,四部门通知中还指出,要研究制定交通发展规划,优化交通出行结构,完善电动自行车发展政策,实现规范管理、有序发展。实际上,上亿人选择电动自行车出行的现状意味着城市管理者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用更全面的视角审视电动自行车的作用,力争打造出更完美的个体机动解决方案。

首先,应当正视电动自行车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巨大贡献。其次,应当意识到,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中,在目前公交供给量还不能舒适地满足人们出行需求的背景下,电动自行车已经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平民出行方式”,加强管理的政策方向是要疏而不是堵。此外,还应当把这次对超标电动自行车的淘汰当成产业升级的良性契机,促使更多行业领头羊采用锂电池替代高污染的铅酸电池。对铅酸电动自行车的淘汰还要会同环保部门严加监管,避免淘汰引发废旧电池污染。

专家预计,2012年中国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将达到2亿辆。记者认为,如果电动自行车产业能够良性发展,电动自行车使用群体规范使用,电动自行车将成为人口大国节能减排发展个体机动性的典范。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