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0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新闻时评
走近京城高档私人会所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新闻时评

ZHENGZHOU DAILY

编辑 陈培营 杨怀锁 电话 67655289 E-mail:cpypy@163.com

自1977年恢复高考至今,数以千万计的学子通过高考“鱼跃龙门”,“高考”始终是中国百姓牵挂的话题。如今,高考加分、高考移民、高考作弊等关于高考公平和公正的话题在网络上持续升温,而随着南方科技大学“私募”的45名学生公开表示不参加今年高考,教育主管部门也再次面临着有关高考改革的追问。

近年来,特别是高校大扩招以来,高考和高校在不断被“袪魅”,原来加附在高校身上的光环在不断褪色,考大学、读大学不再是一件高不可攀的事情。换言之,我国已经由精英教育逐渐迈入大众教育,曾几何时,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残酷竞争时代,已经远去,如今上大学不难了。

教育部发布的消息显示,预计今年全国平均录取率比去年增加近4个百分点,达到72.3%。而中青报报道,今年福建的高招录取率将达到89.75%。考虑到每年都有数以千计的考生因故缺考,加上录取过程中高校追加招生计划,福建省高招录取率今年将超过90%,比去年上升12个百分点。

高招录取率大幅度提高,但公众的焦虑并未消失,有网友说,高考是一个国家最大规模的传唤和审问,只不过所有被审讯者都希望被收监而已。也许这只是夸张的譬喻,但充分显示出了人们的焦虑。当前,面对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来临,仍有诸多问题值得探讨。

其一,公平。高考最重要的就是公平,没有公平就没有一切。日前,国务委员刘延东谈到高考时强调,高考是我国科学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实现教育公平乃至社会公平的重要制度,必须把确保高考的安全平稳、公平公正放在首位。诚然,在所有的考试都几乎陷入公信力危机时,高考被称为最后的净土,原因就在于高考仍然相对公平。但是应该看到,无论是高考加分还是高考移民,无论是一些地方的集体舞弊事件,还是高考特录名额……都为高考公平添上了阴霾。不最大程度地遏制高考腐败,必将对公众的信心和信仰产生致命的打击。

其二,均衡。上大学容易了,不代表上名校容易。对大多数考生来说,读名校还是梦想,而对不少家长来说,最期盼的还是希望孩子读“985”、“211”大学。考上这样的大学,不仅意味着能接受较好的大学教育,还意味着在日后的就业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在这种语境中,读名校依然是千军万马挤独木桥。但是,这种现象在美国不存在。正如北京大学教授张千帆所称,美国虽然也只有一所哈佛和耶鲁,但是却有一大批至少本科教育可以和哈佛、耶鲁一比高低的大学。哈佛、耶鲁或许可以包揽多数美国总统,却包揽不了诺贝尔奖,多数获奖者均非出自“两校”。在这种高等教育格局下,美国考生的选择范围很广阔,即使符合条件也未必选择去哈佛。由此看来,不妨均衡大学教育,别把优质资源集中在北大清华这几所名校,如果好学校多了,或者说其他高校也能受到国家政策和资金的眷顾,考生的选择机会就多了。

其三,改革。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许多考生不愿意在国内读大学,或者说不愿意参加高考,比如南方科大自主招收的45名学生,明确表示不愿意参加高考。不参加高考,并不是故意和体制作对,而是试图走一条探索之路。相关部门也应该顺应民意,锐意推动改革,事实上,教育规划纲要已经明确提出了高校改革的时间表。

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总数约为933万人,也许走上考场的将有900万人左右,等待他们的是什么,他们能圆梦吗,又如何圆梦? 王石川

“贵族领地”、“豪宅新系,奢华垂范”……一边是买不起房成为大多数人苦恼,而另一边却是铺天盖地的房地产广告用词刺痛人心。今年以来,福建等多个省份再次开展了整治“炫富”广告的行动。管理部门认为,部分开发商高喊“为富人盖房”,助长了社会浮躁、奢侈风气,是一种不良文化倾向,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极不相符。(6月7日《北京晨报》)

称房地产市场是“炫富广告”的“重灾区”,要说并不为过。近些年来,即便监管部门屡屡发力整治,围绕着“有钱才是硬道理”的创意主旨,诸多富味十足、贵气迫人的房产广告宣传语,总是此起彼伏、层出不穷,一直没有明显式微和消停过。因此,面对有关部门的再度出手打压,最终效果如何,公众确实多有疑虑。

开发商热衷以“顶级”、“至尊”甚至“皇族享受”之类的字眼,不遗余力地推出“炫富广告”,一个显见的企求,自然是追求“水涨船高”的利益图谋。当这个社会越来越多的人,沉迷于“只买贵的”畸形消费心态而不能自拔,最大的得利益者会是何人,已是不言而喻。所以,只要广告监管可打“擦边球”的空间尚存,只要偏离正途、盲目从众的炫富消费还有追随者,想使“炫富广告”稍遇阻力就能烟消云散,基本还是一种“理想很丰富、现实很骨感”的梦呓之思。

“市有所好,商必甚焉”——我总以为,房地产商的广告“炫富”出于暴利所图是一回事,而“炫富广告”的日益盛行,其实还缘于社会文化及消费文化中“炫素”意识的冷清。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和希望,古人曾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朴素追求与理念。反观当今浮躁语境下的择居思想,却往往带上了过多的浮华考量和奢靡欲望。可想而知,假如全社会普遍缺乏一种低调低碳、朴实无华的居住文化风气,并以这种风气习惯不断影响到开发商的营销宣传把握,只是一味地希冀“炫富广告”的制作者,能够“良心发现”、幡然醒悟,着实有些药不对症和缘木求鱼的意味了。

当然,推崇和倡导“炫素文化”,倒逼“炫富文化”的洗心革面、迷途知返,还离不开“三公消费”的继续紧缩与崇尚简朴。实事求是地说,当某些国有企业“百万茅台”,或是慈善机构“万元豪餐”等的炫富享受,不时成为舆论焦点,传入公众耳膜,这对培植和弘扬全社会的“炫素文化”,无疑是极为不利,甚至会起到强大的反作用之力。

从某种角度说,“炫富广告”也是一面镜子,映照了全民文化和相关建设的薄弱之处,同时或多或少,也反衬了引导监管的尤须自省与自律。 司马童

莫等闹大再解决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在全国基层党组织书记加强社会管理集中轮训班上,中央政法委副秘书长王其江谈到“群众上访”问题时告诫基层干部:不要等到了省市甚至北京再花更大力气解决;对于伤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要及时纠错补偿,不要等闹大了再被动应对。

所谓社会管理,说到底,不过是要求公仆们依法循规,积极地稳妥地协调处理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关系,关照好各方面的利益尤其是底层贫困民众的利益,及时妥善地化解各类人群包括各种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使之能够在民主和法制的大框架之内实现各方面都能接受的妥协,最终达成整个社会的和谐和安定。

显然,明智的社会管理者,总是力图在社会矛盾显现之初,便通过深入群众调查了解真实的社会现状,广泛听取各方面人士的利益诉求和意愿表达,严格按照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方针,努力将各种可能酿成社会事件的矛盾事态,及时而平和地解决于初始的萌芽阶段之中,而避免因处置不当特别是损害了相关人民群众的利益、伤害了广大民众的感情以致使矛盾激化、事态升级。各地方基层的官员们坚持这么做了,自然能获得百姓的理解和拥护,有利于缓解某些地方一度处于紧张之中的官民关系,从而共同创造干部群众齐心协力投身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大格局,使社会在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奋斗中更趋融洽,更现蓬勃朝气和生命活力。

假如地方政府及时听取群众意见,对证据确凿的扰民损民的人和事及时纠错补偿,事情往往就能顺利解决,因为大多数民众都是通情达理的,不会死缠硬磨。相反,若是相关公仆官气十足,对百姓的呼声充耳不闻,对明显的损害群众的行为视而不见,甚至挟权自重,蛮横打压提出正当诉求的群众,那么,结果只会是使不和谐的气氛升温,导致矛盾升级。

可以相信,相关公仆们只要真正尊重社会公众,以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根本目的,就不会有化解不了的矛盾。如此,社会和谐就将是社会现实而并非只是口号。

吴之如 文/画

“专业贿赂公司”

是一个“怪胎”

武汉国杏医疗投资管理公司被曝为扩大放射用医疗软件及耗材的销量,维系与医院医生的良好关系,以考察学习的名义组织医生旅游来贿赂医生。据悉,专门成立一家公司,并通过旅游方式进行商业贿赂在武汉市还是首次。“国杏公司”已被工商局罚款10万元。(6月6日《武汉晚报》)

一直以来,很欣赏一句广告语——我们没什么优势,只是比别人更专业。想不到,同样的理念和策略,如今也在灰暗的贿赂勾当中放出了“异彩”。“专业贿赂公司”虽然很新,而透过这一现象,却也揭示了“医德败坏顽症”依然很重。

关于医疗产品厂家通过医药代表,向医院或医生进行商业行贿的话题,早属老生常谈、了无新意。偶尔因“意外捡获”的回扣发放记录,曝出某些昧着良心中饱私囊的医界中人,恐怕也没多少惊讶可言,至多当成穿帮露馅的一种笑话来看罢了。而“专业贿赂公司”的不慎被揭,除了表明以往低端初级的贿赂手段,将不断升级改造成“安全指数”更高的2.0版方式,其实也从一个侧面证实了社会公众对“医疗监管评价负面”的真切感觉。

已被罚款10万元的武汉那家“贿赂公司”,据查先后组织湖北和湖南两地的36名医生,到上海、苏州、杭州和北京、河北等地吃吃喝喝,游山玩水。旅游期间的所有费用,则通过“会务费”的名目,由上海一家上市的医疗软件公司报销。从中不难看出,有幸享受这种“专业旅游服务”的几十名医生,显然绝非普通意义和寻常概念里的“医生”——如果不是局部区域的大权在握者,或是特定范围的一言九鼎者,想要享用这类疑似“一对一”的“超人性化”的贿赂服务,根本就是痴人说梦和痴心妄想。所以,看到“贿赂公司”受罚,其实真的还不过瘾,媒体最好循踪追迹,抖出更多老百姓欲知未知的腐败内幕来。

站在互相利用者的角度看,“专业贿赂公司”着实是一种更加安全和保险的“合作模式”。难怪监管查处者也发出感慨,因为这种变相的贿赂形式格外隐秘,若不是公司“内讧”,工商部门很难得到线索。因此,从中似可分析出两个值得警觉的动向:一是行贿受贿努力走“高端化”、“上层化”的趋势已然出现;二是“专业贿赂公司”没有“水土不服”的特性,武汉能有,别的地方未必不存在。但这些动向归结到一点,便是“医德败坏顽症”的肆意蔓延依然,病情颇重依然! 童 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