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1版:封面 4下一版
投资中原正逢其时
郑州签13个项目
引资20.8亿美元
“二七精神”永放光芒
线缆如蛛网 环境脏乱差
红色歌曲献礼
建党九十周年
我省在港签约180个项目
郭庚茂会见港中旅
集团董事长张学武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二七精神”永放光芒

本报记者 安群英 文 唐 强 图

郑州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

1922年春,郑州有了党员活动,不久成立了党小组。1923年,这里掀起京汉铁路二七大罢工风暴。郑(县)、荥(阳)、密(县)一带的农民运动如火如荼,沉重打击了农村封建势力的嚣张气焰。

大革命失败后,郑州地区党组织陷入困难处境,但党组织和共产党员依然不畏强暴、坚持斗争,先后领导了豫丰纱厂、孝义兵工厂的斗争和荥阳杨寨农民暴动、密县农民的抗粮斗争。

抗日战争爆发后,郑州各界群众响应党的号召,投身于全民族抗战之中,在国民党一战区成立了“妇女工作委员会”、“郑县各界青年战时工作团”等组织。在日军两次占领郑州期间,党组织发动群众拿起武器,奋勇抗击敌人;密切协同挺进敌后的“皮徐支队”,开辟了以嵩山为中心的豫西抗日根据地。

解放战争初期,郑州党组织在国统区积极开展了反内战、反迫害、反饥饿斗争。1947年夏,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郑州党组织深入开展了军运、民运、情报、统战、宣传等方面工作,有力地支援了刘邓、陈粟、陈谢三路大军挥师南征、转战中原。1948年10月,作为淮海战役的前奏,郑州战役打响,郑州人民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搜集情报、瓦解敌军,开展护厂、护产、护路和护通信设施的斗争,为迎接解放军入城做了大量准备工作。10月22日,我军以“横扫千军如卷席”之势,全歼郑州守敌1.1万余人,一举解放了这座中原重镇。从此,郑州的革命历史揭开了新的一页。

如今,这段历史已尘埃落定。追忆无数先烈的流血牺牲,我们有责任将他们铭记于心,励志以图强;回望如火如荼的革命岁月,我们更有责任将其镌于史册,彰往而知来。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本报从今日起推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型主题报道,内容包括“红色记忆”、“红旗飘飘”、“ 辉煌征途”和“党建实践活动月”四个专栏,敬请垂注。

郑州,这座有着3600年历史的商都,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更因“二七名城”而著称于世,在80多年前,以这里为中心,曾爆发了一场震惊中外的革命斗争,这就是二七大罢工。坐落在市中心的二七纪念塔,就是为纪念这一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事件而修建的,也是郑州这座英雄城市的象征。

繁华的二七广场商厦林立,车水马龙,人流如织,盛世景象令人感叹。然而在新中国成立前的旧中国,这里阴云密布,充满了血雨腥风,工人阶级在这里发出反抗压迫争取人权的声声怒吼……

郑州二七纪念馆副馆长邓学青饱含感情,给我们讲述了那段历史风云:事件要从京汉铁路说起。上世纪初的中国处于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重重压迫下,为掠夺财富,帝国主义开始在中国兴修铁路,京汉铁路就是当时修建的,从北京到汉口,全长1200多公里,1906年建成通车。

为了修建京汉铁路,大批失业工人和破产农民被找来做苦力。现在,在二七纪念馆还陈列着这么一件展品,那是一个机车配件,叫“扁担簧”。这个大铁块,大约重100公斤,是当时招考铁路工人时的工具。反动当局规定,凡是来参加考工的人必须扛起它来回走上100米,身不弯腿不颤才算合格,不少人被压得口吐鲜血,有的人被工头踢倒后,被砸断了胳膊、砸断了腿,一辈子成了残废。

京汉铁路工人的劳动强度之大,骇人听闻。千斤重的钢轨全靠肩扛手抬一步一步挪动,经常有修路工人被折磨得惨死在路基上,一根根白骨筑成了京汉铁路。“成年累月做马牛,吃喝如猪穿如柳,军阀刀鞭沾满血,工人何时能出头。”这是当时工人阶级被残酷压榨的写照。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在千里铁道线上,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地下工人运动也有序进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1921年1月,郑州铁路职工学校创立,校址在湖北会馆(今为三益街小学北院),铁路工人高斌、姜海士等人于夜晚来校上课,故称“工人夜校”。武汉共产主义小组成员赵子健从北京被派到郑州铁路职工学校任教,并代校长。他从调查工人情况入手,向工人讲授文化知识,启发工人觉悟。 (下转第三版)

二七纪念塔是郑州这座英雄城市的象征。(资料照片)

二七纪念馆内展览的油画《劳工神圣》。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