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 立 通讯员 郑海峰 文/图
崎岖的山路上,不时窜出几只野鸡。6月2日,记者来到新密市白寨镇刘堂村。80多年前,中国共产党在这里撒下密县第一颗革命火种,继而燎原。
全神庙里的党小组
党小组活动旧址是刘堂村全神庙内一座低矮的瓦房。“当时是秘密,大伙儿都是听说党小组在这里活动。”村民张九成说,他父亲经常组织党小组在家开会。为躲避敌人,都是夜聚明散。
密县第一个党小组组长是张伯超。在村里,记者见到张伯超的后人。据介绍,张伯超1903年9月4日出生,1924年秋,他利用村中的全神庙,扩建北屋南屋兴办学堂,自任校董。1925年秋,中共北方区委派共产党员戴培源到郑(州)、荥(阳)、密(县)开展农民运动。在经历几番波折后,戴培源见到了思想进步的开明人士张伯超,两人开始发动农民反抗压迫剥削,并在刘堂、高庙、桑树湾等20个村成立了农民协会,为党小组的成立奠定了群众基础。
同年冬,中共豫陕区委和郑州地委派共产党员萧人鹄、胡伦、景龙、唐土奎等到郑、荥、密一带开展农民运动,发展党的地下组织。12月,张伯超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正月初一,在全神庙大柏树下,萧人鹄、戴培源、胡伦、唐朴初、刘晶墨等召开了三县农民协会誓师大会,参加人员达万人之多,向农民发出了“穷人只有团结起来,(下转第三版)
刘堂党小组活动旧址。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 红色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