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0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网络刷票是对“公益”的侮辱
大闹报社不只是素养缺失
标准低,少拿“国情”说事
保障房怎样才能“不差钱”
教育培训市场 路在何方?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网络刷票是对“公益”的侮辱

为了获得资助,利用网络刷票来骗取信任,本身就是对“公益”两个字的侮辱。

据报道,“希望工程激励行动”是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推出的大学生服务项目,旨在选出适合的大学生公益团队予以资助。不过,此项行动在网络投票中却遭遇刷票,这种恶意竞争引发参赛学生不满。尽管青基会表示已对问题票进行技术手段删减,并增加新的评审环节,但这种“公益刷票”行为无疑给公众带来很大的道德阴影。

网络“刷票”现象在现实中并不鲜见,这种行为背后往往包裹着特定的利益,多属于商业行为。对那种纯粹追名逐利的网络刷票行为,公众除了予以一些道德谴责,很多时候已经渐趋麻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刷票”行为本身就有了公平与正当,特别是那些通过网络投票公司进行刷票的行为,本身就带有一定的欺诈性,只不过,当前相关法律在监管方面还存在着空白。

没想到,现在刷票竟然从商业领域突入到公益地带。这无疑将更加放大这种不诚信不道德的行为危害性。既然大学生申报的是公益项目,它的质量与价值就必须经得住道德考量,那样才能获得应有的公信力。为了获得资助,违规使用不光彩的手段来骗取信任,这种扭曲造假的行为,本身就是对“公益”两个字的侮辱。要知道,公益项目必须要讲道德和公信。显然,刷票行为在这两个问题上,都犯了严重错误。

这种错误的产生,显然与相关评选的制度设计存在弊端有关。也正因如此,面对突然而至的刷票风波,青基会才进行及时的补救完善。一方面通过技术对投票进行过滤,一方面改变评审程序,对一些规则进行修改。不过,现在看来,青基会的纠偏力度是不够的。比如,既没有公布参与刷票的团队名单,也没有直接取消那些存在作弊行为的团队参选资格,这给人一种姑息养奸的感觉,很容易会对此次公益行动的公信力形成伤害。

公益项目本身就注定要被民意赋予较高的道德诉求,一个公益项目要获得“希望工程激励”,同样也要经得起客观民意的认同。而网络刷票就是典型的以造假愚弄民意的行为。如果连起码的公共道德都没有,这样团队接受公益资助又与骗取钱财有何异?更何况,这种“刷票”行为,本身也损害破坏他人机会,损害公共利益,欺骗公众的信任,为此,就必须承担起应有的责任。

为此,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有必要进一步公布那些违规刷票团队的名单,并且取消这些团队的参评资格,来保证这项评选的公平性,让“希望工程激励行动”真正给人希望,也给人激励。

吾 侪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