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0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网络刷票是对“公益”的侮辱
大闹报社不只是素养缺失
标准低,少拿“国情”说事
保障房怎样才能“不差钱”
教育培训市场 路在何方?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打印】  
教育培训市场 路在何方?
需求强劲 “钱景”诱人广告宣传 多有失真 市场乱象 不一而足规范管理 为时不远
某地参加培训的同学们在上课 (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李明德 文

核心提示

暑期来临,各类培训广告再度充斥着人们眼球。从升学到求职,只要对知识技能有任何需求,几乎都能找到对应的教育培训服务。然而,培训市场中鱼龙混杂的机构、真真假假的广告、良莠不齐的师资,令人堪忧。

在巨大经济利益面前,承诺不兑现、霸王条款、名不副实等成为消费者无法回避的隐痛,教育培训市场可谓乱象丛生。究竟是谁在分切这块越来越大的教育培训“蛋糕”?培训市场强劲“吸金”的背后,有着怎样的乱象呢?对此,记者进行了采访。

需求强劲 “钱景”诱人

暑期即将来临,各种印着“暑假家教班”、“英语速成”、“名师辅导”的培训广告充斥着人们的眼球。各类媒体也来助阵,不少报纸每天拿出大量版面来刊登培训广告。在各类校园,培训广告更是铺天盖地,“外语教育”、“计算机考试”、“快速学历”、“100%推荐就业”,形形色色让人眼花缭乱。这些铺天盖地的教育培训宣传广告,其背后的培训市场“蛋糕”到底有多大呢?

据《2010~2015年中国教育培训市场调查与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在知识经济大潮的推崇下,终身教育在人们的生活中也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项,这就意味着知识将在人们的工作、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人们对知识的渴求,迅速催生了国内巨大的教育培训市场,也促使该市场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教育培训市场已被公认为是最具“钱景”的市场之一和“朝阳产业”。

从全国范围来看,北京、上海、广州、西安、重庆、成都、武汉这些高校云集的地区,培训机构相对较多。这些培训机构一般采用区域性扩张法,高强度地向二、三级城市发展,以便形成高密度的渠道网络。全国培训机构大概有10000家,其中,北京有2000家,上海有1500家,广州有1000家。2009年我国IT职业培训市场规模达到73.58亿元,同比增长36.2%。2010年我国IT职业培训市场规模达到89.20亿元,同比增长21.22%。从细分市场看,外语培训和IT培训是教育培训的两大支柱。与此同时,其他诸如企业管理类培训、金融培训、辅助考试类培训等,也都具有广阔的市场。

中国教育培训市场的潜在市场规模达3000亿元,并仍然保持着迅猛的发展态势。一个运行良好的教育培训机构,其利润率均在30%以上,有些甚至能达到70%。

培训市场“遍地黄金”的现象,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其中。催生出了各类培训班、行业企业的培训中心、各种学会团体办的培训班、社会力量办学、培训公司等。除了这些列得出名目的培训,更多来历不明的培训班举不胜举。

“多如牛毛!”一位业内人士这样形容培训机构的数量。他介绍,培训公司目前人员流动率颇高,很多人在培训机构做了一段时间后,就自立门户,裂变出无数新公司。

广告宣传 多有失真

刘女士的女儿在郑州市一家重点名校读高中。令刘女士感到不安的是,女儿上到高二后数学成绩一直不太理想,她为此十分焦急。去年刘女士了解到一家教育培训中心承诺可以提高培训学生的学习成绩,便前往洽谈。面对刘女士,该培训中心相关人员一再打包票,称其女儿只要参加他们的一对一特色培训,可以保证提高学习成绩,如果学习成绩提高不了则可以全额退款。得到这样的肯定答复后,刘女士与这家教育培训中心签订了书面合同,约定女儿在这家培训机构接受60课时的一对一辅导培训,费用共计7000元。合同还特别约定:如果孩子的学习成绩不提高,将作无效退款处理。

随后,刘女士的女儿开始参加培训。但刘女士万万没有想到,女儿接受完50课时的辅导培训后,接下来的期末考试数学居然只考了53分,比参加培训辅导前的成绩整整降了12分。既耗费了金钱又耗费了女儿的学习时间,却事与愿违。刘女士越想越咽不下这口气,于是她以这家教育培训中心未能兑现提高女儿成绩的合同承诺告到法院,要求全额退款。

案件在审理中,法院指出学习成绩提高的内涵,从广义的角度而言,应当包含学习思维的改变、学习方法的掌握、考试成绩的提高等。但从狭义角度而言,则直接表现为考试成绩的提高。要理解成绩提高的内涵,一要看合同的约定,二要看一般意义的认知。如果说成绩提高是从广义角度理解的,那么双方应进行明确的约定,如果没有明确约定,那么就有可能被认为是狭义上的涵义,即应当按一般的社会认知来确定。具体到本案,双方协议中关于“成绩”的约定,应视为是考试成绩的约定。

用一次考试成绩来确认培训效果不具有准确性,因此双方协议中关于“如成绩不提高,无效退款”的约定存在一定风险。但既然双方当事人愿意用此方式作为标准,且该约定又不违反法律、法规,那么此约定应当有效。在双方对考试的形式未做明确约定的情况下,刘女士女儿在学校的考试成绩应当作为检验培训成效的标准。刘女士的女儿接受培训后考试成绩不升反降,应视为培训中心未完全履行合同上的义务。

最终,通过法律途径刘女士讨回了一个公道,但对于女儿,则造成了很大伤害。说起此事,刘女士是后悔不已。

市场乱象 不一而足

据了解,目前教育培训市场最活跃的当属民间资本开办的培训机构,它们对市场需求敏感,融资方式灵活。他们当中也生长起一批品牌企业,比如新东方、北大青鸟等。随着一些教育机构在海外上市,出现了更多混合外资成分的民营教育培训机构。本土教育培训和外资教育培训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

而数量较多的一些“杂牌军”,也在挺进这个市场。这些机构对师资并无依赖,只要广告到位、生源充分,大可以挖来名师“走穴”。

洋资本与“土八路”,公办与民营——“办校热”的背后,既是市场“钱景”所诱,更与办学“门槛”有关。

一位业内人士算了笔账,以郑州的“奥数”培训来说,目前有20%~30%的中小学生在学“奥数”,每人每年起码花费几千元,算下来,这个市场轻轻松松就超过了亿元收入。难怪有人说,培训市场是“遍地黄金”。

申办教育培训机构难不难呢?据一家教育培训机构负责人称,在教育、民政部门申办一个400平方米以上的办学场所,需要4名以上具备教师资格证的教职工,并向教育部门上交150万元教育保证金等。对于大量“散兵游勇”或“擦边经营”者来说,由于教育等部门的监管力不从心,这种门槛有时候也“形同虚设”,这也导致了目前办学机构正呈现三大特点。

“多”——可谓“多如牛毛”。市场有什么需求,相关培训就闻风而动。河南、山东等地高考文化课分数线高,当地重点高校少,大量考生涌向艺术类招生,像播音与主持专业考试异常火爆,相关培训随之遍地开花,往往几名在读大学生就能搭起班子,招来二三十名考生,坐收几万元学费。

“散”——来自“散兵游勇”。虽然也有很多连锁性的大型培训机构,但“游击式”、“作坊式”的培训班比例较大。本报记者走访调查发现,不少培训机构甚至藏身居民楼内。一些中小机构,实际上是先有了学生,才临时找几个老师。生源不足,开课时间反复变动,让学员叫苦不迭。

“乱”——乱在“遍地开花”。一是“定价乱”,没有定价标准,往往随意性很大。二是“广告乱”,培训机构往往在广告中夸大其辞,许多虚假承诺得不到兑现,学员事后维权难度极大。三是“竞争乱”,比如,在考研市场上,甚至发生过为争夺生源而泼硫酸、杀人的恶性案件。在司法考试培训、外语培训等领域,竞争对手互挖老师、互泼脏水更是随处可见。四是“经营乱”,异地招生,卷款走人的新闻时见报端。

很多教育部门负责人和专家的普遍看法是,成本低而利润高决定了市场的繁荣,门槛低而监管少则导致了市场的无序。

教育专家对此指出,教育培训业是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市场繁荣本是一件好事,目前涌动的种种乱象,首先是教育培训主体的资质缺乏标准化的认证,往往是挂个牌子就开始招人,门槛太低,而培训定价随意性又太大。这些都是缺乏认证标准的必然后果。

对此,教育专家们呼吁,尽快出台教育培训服务国家标准,否则对各种培训机构进行资质认证,对其经营行为进行规范化管理就无从着手。

规范管理 为时不远

据了解,中国教育培训领域最早起步于公办高校剩余教育资源的利用与发掘。改革开放以来,肇始于出国潮、学历热、考试热等市场需求情势之下,很多公办高等院校从培养公费出国语言类能力入手,开始了中国教育培训的起始阶段。很多中国知名高等院校成立的继续教育学院,以及后来规模越来越大的各级网络学院,通过各种垄断的学历颁发等手段进行各种配套培训课程,也是公办教育资源涉足教育培训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20世纪80年代初期,鼓励社会力量办学的短暂政策空间,使得很多社会机构都热衷于兴办各种类型的学校,其核心业务就是以职业技能短期培训为主。随着政府政策的逐步调整,这些学校最终拆分归口于各级政府统一管理。上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重新恢复的出国留学热潮,催生了一些私立教育培训集团,它们改变了中国教育培训领域的利益格局,并最终推动了中国教育培训行业的管理标准、教学标准和服务标准的提升。

“面对这么好的市场需求,应该好好管理和规范。培训机构自身应加强行业自律,首先要为学员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服务,同时注意职业技能培训如何适销对路的问题。”教育部职成司领导说。目前的情况是有的学员想学的内容没有,而现有的专业又离现实需求有差距,学校在培训过程中能不能真正地把实战型的技能传授给学员。

据介绍,教育部已与24个部委局和一些成熟培训机构的专家,正在研究制定教育培训服务的国家标准。该标准已经获得国家标准委同意,列入《全国服务业标准(2009~2013)发展规划》。下一步将成立教育培训服务国家标准化委员会,按照标准对各种培训机构进行质量评估,定期公布评估结果,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教育行业有一些自身的规律,教育培训的发展其实并不仅靠资本,可能要靠更多的东西。当前中国教育培训业的发展不均衡,优质品牌寥寥无几,大量的培训机构没有准确的市场地位和战略目标。”河南教育学院教授表示,到目前为止,大多培训机构没有自己的核心力量,缺少课程研发力量和专职培训师,培训机构实际上只起中介作用:从客户那里得到了培训需求之后,到社会上去找培训师。这样的低投入导致低产出,培训质量理所当然会变得越来越坏。那么教育培训行业将会走向何方?这不得不令人深思。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