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6版:新郑市第四次党代会·辉煌五年 上一版3
(上接第一版)
丰收时节看发展
寄语殷殷话和谐
辉煌五年:精彩演绎新跨越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打印】  
辉煌五年:精彩演绎新跨越
城乡面貌展新颜项目建设促转型民生改善促和谐文化发展显活力党建提升树形象

本报记者 赵聪聪 高凯 刘栓阳 文/图

幽幽溱洧水,见证着古城新郑的快速崛起;

巍巍具茨山,续写着今日新郑的再度辉煌。

盘点过去五年,展望今后五年。回眸之间,新郑已“脱胎换骨”,嬗变成一座魅力四射的现代化新城。

全国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十佳和谐可持续发展城市、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市)、全国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市……一项项殊荣,铭刻着五年来新郑人创下的成就与辉煌,记录着广大干群为推动发展付出的辛劳和汗水,激励着新郑在科学发展的征程上阔步前行。

“十一五”成绩单显示,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88.8亿元,向400亿元挺进;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6.2亿元,是“十五”末的3.4倍;农民人均纯收入9458元,是“十五”末的2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9万元,是“十五”末的1.8倍。

新郑是如何书写了“十一五”跨越发展的奇迹?该市第四次党代会的工作报告道出了其中的“奥秘”:五年来,新郑大力推动全民创业,着力推进一体化发展,不断强化项目建设,扎扎实实改善民生,注重塑造黄帝品牌,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全市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城乡面貌发生重大变化,产业转型迈出新步伐,创新社会管理深入推进,城乡文化得到了繁荣发展,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有了新提升。

全民创业潮正涌

这天一大早,新郑市梨河镇梨河村村民李改敏一家就陆续出门,开始一天的忙碌:妻子到村子旁边一家纺织企业去上班,孩子到村子附近的小学去上学,而他自己则准备到商丘跑一趟运输活儿。

然而几年前,李改敏一家的生活并不是这样。他告诉记者,家里祖祖辈辈以种地为生,一年到头也赚不了几个钱。为了贴补家用,他不得不到市区或者外地打零工,一年下来收入也不过四五千元,日子过得十分紧张。

在2009年,新郑市颁布并全面实施全民创业30条《意见》,鼓励干部干事业、能人办企业、群众创家业,全市形成了浓厚的创业、兴业氛围。看着村里其他人都有了创收项目,李改敏便和朋友合伙跑起了运输,妻子则应聘到村子旁边的一家新纺织厂做起了纺织女工,家里的生活也一天比一天好起来。

在大力推行全民创业过程中,新郑市陆续推出以创业促就业的各种优惠措施:大力实施“十万农民创业致富计划”,加大农民创业小额贷款支持力度,搞好创业指导培训,引导群众创业发展,增收致富;同时,充分发挥市、乡、村三级就业服务网络作用,免费为群众提供技术培训,免费推荐就业岗位,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2010年,全市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8768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637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52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完成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17592人;完成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前培训18039人、技能培训12137人,完成新生劳动力培训2427人。

城乡面貌展新颜

在新郑市薛店镇大吴庄村新落成的居民楼里,记者见到了正准备出去跑出租车的村民吴豫忠,当记者问他住进新房有什么感受时,吴豫忠乐呵呵地笑了:“搬进新房一年了,可有时候感觉仍像做梦一样,没想到我一个农民还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搬家那天我对妻子说,咱们家现在除了人是旧的外,其他的全都是新的!”

脱掉“旧衣”、“穿戴一新”的大吴庄村是新郑推行“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作品”之一,也是新郑推动城乡一体发展的一个缩影。

五年来,该市紧紧抓住全省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试点市的机遇,科学编制了《城乡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形成了“新城区、新组团、新板块”的发展格局:中心城区功能完善、环境改观,连续12年城市环境综合定量考核获得全省县级市先进称号;新郑新城昂首起步,轩辕湖生态水系渐成景观,路网框架基本形成,重大项目陆续开工;龙湖新城后劲增强,管理体制逐步健全,服务功能日益增强,镇区面貌发生质的变化,特别是龙湖宜居教育城、新郑新城已经成为郑州都市区“六城十组团”的重要城市组团;新港产业集聚区、辛店煤炭循环经济产业园两个产业组团分别进入省级重点产业集聚区和省级循环经济试点行列。辛店、龙湖两个乡镇财政收入超亿元,薛店、新村等6个乡镇进入全省综合经济实力百强乡镇行列,郑州综合经济实力20强乡镇新郑占据4席,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4%。

项目建设促转型

回望“十一五”,项目建设无疑是新郑经济社会发展的亮点之一。在项目建设的带动下,新郑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可喜态势:2006年至2009年,新郑地区生产总值由202 亿元增长到348 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由7.36亿元增长到14.89亿元,实现了两个“跨越式发展”,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跻身全国百强县(市)行列。

一串串跳动的投资数据,一幅幅热火朝天的建设图景,一座座气势恢宏的厂房……新郑项目建设“破茧成蝶”完美变身,成为推动该市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强劲音符。

五年来,新郑市在“项目建设富财政、经营城镇活财政”发展理念的引领下,全力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共引进项目609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56个,中石油、中储粮、中建材、香港锦艺集团、福建达利集团等一批知名企业集团先后到新郑投资,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29亿元,实际利用外资4.22亿美元;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由170家增加到321家,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由33家增加到192家;鸽瑞复合材料、雏鹰农牧、好想你枣业三家公司成功上市,为新郑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项目建设的带动下,新郑市的现代农业也取得了较快发展,培育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省级9家。该市大力实施5个万亩示范工程,推进3000眼农用机井综合升级改造,有效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连续14年夺得河南省“红旗渠精神杯”、连续15年夺得郑州市“中州杯”;食品、烟草、煤炭、纺织、现代服务业等五大特色主导产业优势日益明显,全市三次产业结构演变为4.6︰70.4︰25。

民生改善促和谐

新郑市老年人服务中心是老年人休闲娱乐、健身学习的场所。该中心建筑面积900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2000余名老年人开展各种文体健身活动。60岁的市民王震民每天都和老伴来这里打羽毛球,和老朋友们一起下棋聊天,退休后的生活丰富多彩。王震民对记者说:“在我们新郑,60岁以上老人可以免费乘坐公交车,百岁老人可以享受财政生活补贴,市里还给我们老年人建了设备这么齐全、服务这么周到的老年人服务中心,我们真是享福啊!”

用人民的幸福来评价发展,这也是新郑市五年来一贯的做法。该市围绕“十个所有惠民生”的目标,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着力办好涉及民生的实事好事,全市所有适龄孩子享受十二年免费教育,所有村通上了柏油路和公交车,所有群众吃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为散居、集中养育孤儿每人每月分别发放600元和1000元的养育金,全市8.8万60岁以上老人有70015人参加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通过这一系列的惠民举措,新郑市要让居住在黄帝故里·河南新郑的广大群众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在群众得到了一系列实惠的同时,一项项荣誉也不断向新郑涌来,该市高考成绩连续19年位居郑州六县(市)第一,先后荣获了“全国十佳和谐可持续发展城市”和“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市)”荣誉称号。2010年11月,新郑又被中央政法委、中央综治委确定为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该市围绕“创新”做文章,紧盯“幸福”下工夫,以建设平安、和谐、幸福新郑为目标,绘就出了一幅幅可圈可点的民生画卷。

文化发展显活力

当今时代,文化与经济恰似一双“并蒂莲”,形影不离,相得益彰。

作为黄帝故里的新郑,拥有8000年的裴李岗文化、5000年的黄帝文化和2700年的郑韩文化,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为了充分发掘文化优势,新郑市以黄帝文化为龙头,以品牌塑造为重点,以精品景区为载体,使文化旅游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如今,新郑市已经连续六年成功举办了黄帝故里拜祖大典,连续五年成功举办了黄帝文化国际论坛,黄帝故里拜祖大典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评为最具国际影响力的祭拜大典。同时,拜祖大典也为经贸活动搭建了平台,极大地拉动了交通、商贸、餐饮、旅游等产业的发展,形成了经济、文化联动发展的良好局面。据统计,仅辛卯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期间,新郑市就签订了投资项目52个,合同总金额达223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8个,投资项目涉及富士康配套、休闲文化旅游、装饰材料、电器制造、仓储物流、电力能源、房地产、汽车等多个行业领域,实现了文贸衔接、政经协同,以文促经、互动双赢。

同时,新郑市还扎实开展一系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丰富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农家书屋”、广播电视村村通等文化惠民工程和“百场演出送农民”等文化下乡活动深受广大群众好评,建成了省级乡镇综合文化站13个,农村文化大院和社区文化活动中心306个,炎黄广场和中华姓氏广场分别荣获全国特色文化广场和全国特色广场文化活动称号,全市上下形成了“和谐诚信、进取创新、开放包容”的时代民风。

党建提升树形象

“致富能力强、带富能力强、有组织协调能力、有吃亏奉献精神”,近年来,新郑市严格按照“双强双有”的标准选拔培养农村(社区)党支部书记。目前,全市农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基本达到了“双强双有”标准,他们已经成为新郑市基层基础工作的领跑者。

而这只是该市加强党的建设的一个缩影。该市扎实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讲党性修养、树良好作风、促科学发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等一系列活动,达到了科学发展上水平、党员干部受教育、人民群众得实惠的良好效果。

在干部的选拔任用上,新郑市加大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树立了正确的用人导向。在基层组织建设上,该市大力实施“双强双有”、“三帮三争”等活动,积极开展驻村教育帮扶活动,使基层基础工作得到了强化,党员干部得到了锻炼。

特别是该市从领导干部做起,带头大兴学习之风、调研之风、创新之风、实干之风、廉洁之风,以党风带政风促民风,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回望五年,新郑书写了精彩,凝聚了力量,抢占了未来的制高点;展望未来,与时俱进的新郑人描绘出了宏伟的发展蓝图。站在新的起点上,新郑市委、市政府正带领全市干部群众创业不休、创业不止,永不停步、永远向前,为把新郑建设成为郑州都市区重要组团城市、中原经济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先行者、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示范城市、华夏民族寻根拜祖圣地而努力奋斗。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