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0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城管名声在外带来对其审视新视角
物价比美国高关键在于“干多挣少”
教授治校是为回应“钱学森之问”
社会公平关系到中国未来
“限塑令”的三年之痒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教授治校是为回应“钱学森之问”

虽然南科大坚定改革信心,以大手笔“破冰”,但依然是一波三折。继三位香港教育研究人员离去后,南科大校长朱清时24日表示,该校计划在今年年底招聘300位教授,坚持教授治校。(6月25日《新快报》)

在本土做什么事都难,做教育之事更是难上加难。虽然有人把本土教育发展夸成了一朵花,但事实就是事实,好听的话难掩事实的无力和苍白。“钱学森之问”无疑是沉重之问,涉及教育事业发展的艰深命题。“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办大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出大师,大师和杰出人才都培养不出来,那么,大学所办的就是难堪。

改革需要敢闯者的承担,改革需要决心和勇气。谋划教授治校,使教授治校逐渐具体化,就是在承担改革的责任。教授治校,这是在坚持一种办学的理念,同时也是在对“钱学森之问”作出回答。“回过头来看,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这是钱学森在给出了问题的同时,亦给出了答案。现在的大学之所以培养不出大师和杰出人才,千条万条原因,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由行政官员治校而不是由教授治校。行政干扰过多,大学趋于衙门化,越来越像官场,不仅造成精神上的自我矮化,办不出一流大学,也使出大师和杰出人才成为一种不可能。

在某次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会上,中方某校长问哈佛大学校长怎样办成一流大学,结果得到这样的回答:“我不知道怎么办成一流大学,我只知道怎么办不成一流的大学,如果行政的干扰太多,在学术探讨上,大学生与教授没有平等的对话,就办不成一流大学。”教授治校的理念,就是学生本位与教授本位的理念,就是独立精神和自由思想的理念。冯友兰先生说,一个大学可以说是独立的、“自行继续”的团体。所谓“自行”就是一个大学内部的新陈代谢,应该由它自己决定、支配,也就是由它自己谈论、批评。大学很难办,在现实语境中,难在行政化上,大学也有它的必由之路,那就是教授治校,依照应有的规律办事。

即使在南科大,教授治校也是长路漫漫。改革的成败,全在于能否坚守住教授治校的理念。只有教授治校,才能实现大学精神的回归与提升。只有通过教授治校,才能把南科大建成一所纯粹的回归大学本质的学校,建成以学术为主导而不是以行政为主导的学校,建成有创造能力的学校,建成能培养出大师和杰出人才的学校。舍此前行的勇气,舍此锲而不舍,那“钱学森之问”在日后长久的岁月里可能还是依然无解。 伊 文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