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文人的斋号
梁小静的诗
《最好不相见》
站起来说话
连载
连载
麦收时节望家乡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打印】  
麦收时节望家乡

汪艳玲

已然是中夏,麦儿黄了,杏儿肥了,布谷声已是渐行渐近,啁鸣欲闻,时清日长,家乡要开始收麦子了吧。

节后上班,在办公室,忽然接到父亲的电话。说“忽然”是因为家里兄妹多,我排行在后,从不用操心家里的事,而父亲从未在关怀我们之外提过任何要求,他打电话来,我的直觉告诉我:父亲在担心我。我问询他身体可好,能否外出闲散地转转看看。老人家说:家里都好,不要惦念,好好上班、工作吧,等收完麦子再说出去转吧。

我知道父亲从来体谅、包容我们,从不愿打扰我们;更知道他是一个真正的“麦田守望者”,在这麦收时节,他不仅等待着收获麦浪,更是在守候着收获希望啊!

是啊,在我的家乡,那熏风吹拂下泛着金光的麦田似波涛涌动的大海,小村一如海上仙岛,尽染金黄,空气中充溢着新麦的清香。在我的淳朴善良的父老乡亲眼里、心里,这何尝不是五谷之神铺就的要举办盛会的金色舞台,那饱胀的麦穗发出的“交头接耳”的窸窣的声响,又何尝不是丰收的村民那酣畅淋漓的笑声、歌声在荡漾!

我的老父亲,今年已近八十,从来不辞劳作,善良勤恳为本,宽厚坚韧,不尚荣华,不慕虚名。在家对儿女的成长慈严相济、关爱备至,在村为乡邻的富足日夜奔波无怨无悔。现如今儿女们均早已安身立命,有家有业,屡劝其进城以受赡养之报,父亲或婉拒,或坚辞不受不理,偶尔来郑也是办完事即匆匆返乡。他始终牵挂家里,牵挂土地,说最安心、最舒心的仍是待在农村,仍是做点儿农活。他按自己的想法过着自己平实的日子,每次见面叮嘱最多的话语就是要我们好好工作。

我这样理解我的父亲:他爱土地、爱子女、爱家乡,他要亲自完成在土地里的播种、耕耘、收获这样的过程才心满意足,才能真正体味到春华秋实、夏暑冬冰的生命滋味,这是对生命的本真、质朴的理解和追求!

如今,又到了收获的时候,丰收在望,我的老父亲,是否又喜上眉梢,开始那希望的忙碌呢?那染霜的鬓发、黑红的脸膛一定又守望在无垠的麦田边,正在和乡亲们一起数点着、热议着那一垄垄美好的期盼和幸福吧。记忆中的画面一幕幕回放:那是“嚓嚓”的磨镰刀的声音;那是用自行车驮着赶集会买回来的竹笆、桑杈的身影;那是在整修缰绳、马鞍、麻袋的动作。那专注的神情,投入而沉定,近乎虔诚,就是一个老农要赶迎重大节日时的那种膜拜和信念所在。

记得应该是分得土地没几年吧,有年麦子丰收了,父亲作为村支书带头献售公粮,成为突破万斤的售粮大户。政府发了牌匾他带回家静静地放在桌上,我把它整齐地钉在墙上觉得很是自豪。因为,那时每家每户并不富裕,加上麦收基本靠人工,那可是辛苦了多少个日夜才得到的老天回馈的礼物呀!父亲却能坦然无私带头做出奉献。那时,我似乎懂得了父亲的大爱,他爱自己的家乡,爱自己的村邻,他作为当家人想领个好头带领大家把家乡打造得更美好!后来,我进城工作,回去得少了,但陆续看到村子被市级政府挂牌命名为“万亩粮田生产基地”,配套水利设施建起来了,土泥路修成了柏油路,自来水跑进了各家,楼房高起来了,大学生多起来了……我想这是父亲追求的更大意义上的丰收吧!当然,他为此付出了许多、许多……

我敬重我的父亲,他用他那粗黑的手抚摸耕耘着自己脚下的热土,那不辍劳作的背影,那顶着烈日一往无前的精神,那忍辱负重的情怀,那样执著,那样纯朴;他把深沉的情感默默地诉说给乡间的日出月落,那样绵久,那样博大;他用山一样的屹立坚韧迎对着各种疾风苦雨,他用海一样的辽阔无私爱护着自己的儿女和左邻右舍。他如熟透的麦田,蕴含洋溢着阳光的色彩和温暖,他给了我生命,更给了我品格和力量。

父亲是位老农,是千千万万农民中的一员。他固守着家园、固守着土地,或许这种执拗有时让人难以理解,但我认为只有这种坚守才会充盈我们的粮仓,才会确保国家发展基础的牢固。

这麦收的时节,我回不了家乡,我站在城市的斗室里,默默地向着北方,把目光投向那飘着朵朵白云的天上……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