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4版:新郑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上接第一版)
“创先”提升队伍素质
“争优”促进和谐计生
记者随笔
食品销售全程可追溯
节能低碳
公共机构做表率
知识竞赛
党在我心中
演讲比赛
凝聚党旗下
书画展览
翰墨谱颂歌 丹青绘发展
党员服务台排民忧 志愿服务队解民难
新郑动态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记者随笔

家长里短看变化

本报记者 刘 冬

过去农民碰面时,最常见的对话就是“吃饭了吗?”“去哪里?”“收成好吗?”等等。日前,记者在新郑市郭店镇东李庄村采访,听到农民碰面常说的话变成了 “去大院吧?”“回来了?”“办照了?”句句彰显了村里的大变化。

“老李,去大院吧?”说话的是王留军,东李庄村的大学生村干部,他所说的大院指的是村里的文化大院。他介绍,东李庄村是个典型的养殖村,不少村民闲散养猪。过去由于受技术和经验制约,规模一直没有扩大,也没有市场竞争力。自从有了文化大院,这些养殖户自发地来到图书室,查资料,学技术,谈论喂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久而久之,形成了定期“会诊”的规矩。后来,村干部“顺势”成立了助民养殖合作社,统一购买饲料、药物,统一指导和销售。有了“避风港”,群众逐步扩大规模。目前,已有9位养殖户生猪年出栏量达到1000头以上。文化大院成了村民致富的“法宝”,因此,村民闲暇时就相约:“去大院吧?”

随着村里搞养殖这个“技术活儿”的人越来越多,群众也乐于奔走请教。养猪专业户陈中杰平时遇到一些不常见的问题经常到该市畜牧局请教专家传授养猪经验与技术;李国恩则时不时到镇畜牧站邀请工作人员到猪场现场解决问题……以前打牌、乱逛、聊天的闲景也消失了,个个忙得不亦乐乎。加之新郑市全民创业覆盖面广、帮扶力度不断加大,而郭店镇企业众多,分布密集,不少村民成了上班族,拿着月薪,朝九晚五。如今,东李庄村民通过外出学习致富门路回乡创业、就业的农民群众已达上百人。大家见面时,常问:“回来了?”

村民富了,生活品位也渐渐提高了。近年来,农机补贴、汽车下乡等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有效落实,大大激发了东李庄村民的消费热情,富裕起来的农民纷纷购买了车辆。该村村民李超俊看准商机,通过村两委干部和大学生村官的帮助,在村里办起了驾校。不少百姓在家门口学开车,感觉很是方便。“办照了?”就成了农民见面的问候语。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