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3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上一版3  4下一版
她在平凡中创造不平凡
十项活动
助推党建
KTV里流行唱红歌
中牟赛红歌法院拔头筹
省会法官唱出对党的爱
表彰优秀党员
为大家鼓劲
让“生命线”永远畅通
登封“党建实践活动月”扎实有效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wx1106383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她在平凡中创造不平凡
——记“优秀城市美容师”朱和平

本报记者 裴其娟

从1973年参加工作到2004年退休,朱和平从拉架子车到开大卡车,无怨无悔地坚守管城回族区垃圾清运第一线30多年,把一生最美好的时光奉献给了环卫事业。她曾荣获河南省“优秀城市美容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先进工作者等多项荣誉称号。

她以人大代表的身份多方奔走呼吁改善一线环卫工人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并促成“河南省环卫工人节”的设立,促成环卫工人夜班费从七八毛增加到三四元;她驾驶的垃圾清运车辆车况总是保持良好状态,安全行车100多万公里,每年为单位节约近万元的油料费和车辆维修费;参加工作30年来,她克服病痛和家庭中的多种困难,没有请过一天病事假,每年运送垃圾10000多吨,为清洁城市做出了突出贡献。

垃圾清运工有着无法言表的辛苦,数九寒天,装垃圾时一身汗,开起车来湿身子冻得发抖,天长日久,男人都受不了,朱和平却没有叫苦。为了把工作干好,她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辛苦和努力。

1994年寒冬的一天,朱和平开着她心爱的北京130垃圾清运车,从凌晨4点工作到下午6点,开车返回行驶到107国道时,右前轮轮胎被钉子扎漏气了。前不挨村、后不着店,单位的司机也都下班了。和平就自己动手,想把后边的两个轮胎卸掉一个调换到前面。可她用尽全身力气,也没有卸动。这时,天完全黑了,雪越下越大。又冷、又饿、又累、又怕,朱和平为难地哭了。最后,在一个当地农民的帮助下,费了很大的劲儿,才把轮胎换好。等她到家的时候,已经是深夜了。

由于忙于工作,母亲和姥姥重病时,朱和平没能在床前尽孝,丈夫和她离了婚,女儿从小到大没有得到很好的照顾。但清运垃圾已成了她生命的一部分,领导多次提出给她调换工种,都被她婉言谢绝。

在朱和平女儿张媛的印象里,妈妈几乎没有歇过星期天,每年的春节都是在垃圾车上度过的,就连参加人代会,都要把工作量补出来。张媛清楚地记得,妈妈因为年龄增长、视力达不到驾驶要求被安排在垃圾中转站工作后,一时感到不适应。一天夜里,睡梦中的朱和平突然坐了起来问女儿:“几点了?”张媛迷迷糊糊地看完表答道:“3点半。怎么了?”“快!该上班了!”张媛鼻子一酸,眼泪在眼圈里直打转:“妈,你今后不用起这么早了!”

退休后的朱和平把精力放在了救助弱势群体上。2004年3月,她倡议开通了“文明市民爱心热线”,把温暖送到那些素不相识、需要救助的人身边。“爱心热线”副主任是她这辈子唯一的“官衔儿”。

2006年1月4日,朱和平因身体连日不适住进了医院,被确诊为重症肝炎。领导闻讯后纷纷赶到医院探望,反复叮嘱医生:“要不惜一切代价抢救和平!”依靠顽强的意志,她闯过了7至10天的生命禁区,陪着她心爱的女儿度过了最后一个春节。可是,无情的病魔还是夺走了和平的生命。2月7日早上,接送和平的灵车最后一次沿着洒下她无数汗水的街道走过,沿途的市民纷纷停下脚步,向她的灵柩投去敬重的目光,市内各区的环卫工人代表,长期帮助和培养和平的省、市、区领导,与和平共事多年的同事等3000多人含泪为她送行。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