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1版:市县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吃亏支书”的治村之道
打工女李新文捐献造血干细胞
中牟“一折通”
发放棉粮补贴
一村一特色 喜迎建党节
宜居教育城昨通三条路
荥阳十大活动喜迎建党90周年
巩义民企开张先设党支部
0701国土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从穷村乱村到文明村明星村
“吃亏支书”的治村之道

从穷村乱村到文明村明星村

“吃亏支书”的治村之道

本报讯(记者 张立)前不久,新密市大隗镇河屯村百分制村组干部奖惩办法在全镇推广实施。河屯村又一次成为各村的榜样。数年前,这个村还是远近闻名的“穷村、乱村”,如今,已经是镇上的“文明村、明星村”了。村庄巨变,与一位“吃亏支书”有关。

一句治村格言

走进河屯村村委大院,几个大字“小事讲风格,大事讲原则”格外醒目。这句话是刘建设当上村支书之后写在村委大院的,也是他一贯的做人原则。今年48岁的刘建设兄妹7人,出身贫寒。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创办大隗镇煤炭运销中转站,凭着他的优质服务和良好的信誉,生意逐渐红火,他也成为村里甚至镇里知名的企业家。

一位吃亏支书

今年60多岁的刘大仓在河屯村当了四十多年村干部。说起上世纪90年代的河屯村,老人紧皱眉头:“改革开放后,周边村庄不断富裕,河屯却一直贫穷,村民为小事争益夺利,纠纷不断,人心混乱,成了新密市‘老大难’。两年换三任支书,越换越乱,越乱越穷,河屯人出门不敢说自己是哪的。”

那年暴风雨损坏了村里的高低压线,刘建设拿出1000元修复,村庄道路冲坏,他又拿出5000元。两次奉献,部分村民动员他出任村支书。以当时村里的混乱局面,谁都知道这是一件“出力不讨好”的吃亏差事,他妻子宁愿拉着丈夫去村里捐款20万元,也不同意他当支书。可最终,刘建设还是选择了吃亏。1999年,刘建设出任村支书。十几年来,贴补村里的钱已达数百万元:出资15万元硬化村中心公路;协调资金90万元,使20户村民购置货车,组成运输队;为10多户庭院经济项目筹集资金100万元投入加工生产;垫资300多万元,挖运土方近40万立方米,使荒废数百年的双洎河坡成为400亩良田……

一场乱村巨变

人心齐,泰山移。上任后的刘建设,首先做的是凝聚人心,他出资20万元,建起村委办公楼,并组织600多名村民组成舞狮队、盘鼓队、秧歌队等表演队伍,于当年正月初一在村委大院集中汇演。当天,刘建设坐在台上,看到数百名曾经穷困潦倒、纠纷不断的乡亲们整齐的队伍、振奋的精神,他禁不住泪流满面。

随后,刘建设将他管理企业的经验融入村庄的管理,将村里的各项工作分为卫生、稳定、计生等方面,逐一细化评分标准,对村组干部施行百分考核。这套管理机制迅速调动了大伙儿的积极性,各项工作顺利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并屡次在镇上争得第一。

如今,全村人均年收入达10200元,村级集体收入从12年前零起步,达到60万元。富裕起来的村民对居住环境要求越来越高,他们整治居住环境,规划居民新区,盖起了套居楼房,有60户农民住进楼房。作为新村的配套设施,刘建设再次捐资200万元,建成容纳1000多人的河屯剧场。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