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都市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背街小巷设协警岗
荒滩蔓草埋忠骨 苍松翠柏留英名
市容环境卫生曝光台
农村首次评最差
密县老县城一片荒凉
老年卡办理次数每年增至4次
wx110721
0705农产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荒滩蔓草埋忠骨 苍松翠柏留英名
热血尽洒黄河滩人民铭记人民英雄

本报记者 张乔普 文 宋 晔 图

1945年8月,我军9名优秀的战士因残匪告密,在中牟县北部的黄河滩区英勇奋战后壮烈牺牲。后人将其尸骨收存,建“九烈士墓”。66年后,我们驱车黄河滩,探访先烈抛洒热血的故事,寻找英雄战斗过的痕迹……

荒滩蔓草中寻墓

拿着手头仅有的线索,我们首先找到了中牟县委党史研究室。听说来意,工作人员递上了几页纸——《全国革命遗址普查登记表》:“去年上半年,我们对全县几个重点革命遗址进行了普查登记。”

翻阅着简单的登记表,我们的心却一点点沉了下来——名称:九烈士墓遗址;保护级别:未定;利用级别:未定;用途:无人使用;保存状况:此墓已不存在……

从县委出发半小时后,车驶向了雁鸣湖风景区的方向。登记表中记录的九烈士墓就位于现在的雁鸣湖镇丁村东南。

镇政府工作人员王瑞娜在政府楼前迎上了我们,资料里仅有的四张烈士墓的近照,就是她去年3月份拍摄的。

雁鸣湖风景区正在进行全面改造,路上不时驶过一辆辆装满土方的卡车,扬起阵阵沙尘。“这些车就是从丁村那边过来的。”在王瑞娜一次次电话的确认中,我们一次次和旁边的大卡车擦肩而过,路面已经越来越颠簸。

车子停在了半尺深的浮土中,一阵风吹过,摄影记者赶紧用身子护住了镜头。

62岁的杜振祥老人深一脚、浅一脚地在前面带路。“听俺爹讲过烈士的事儿,小时候我还在沙岗那里捡过弹壳。”老人手指处,是几个已经干涸的鱼塘,十几辆挖掘机正来往穿梭。

“这里原来是个沙岗。”步行了将近20分钟,老人在一片芦苇荡前停下了脚步。“那时候这里都是沙荒地。烈士牺牲后那20来年,到了上世纪60年代初,村里响应国家号召,在这儿种槐树。风吹着沙岗往南挪了十来米,他们的遗骨才露了出来。”

村里人知道那是烈士的遗骨,于是收集起来,埋在槐树林里。

这就是历史记载中的“九烈士墓”。

“后来槐树林成了水稻田,再后来又都开成了鱼塘。”杜振祥老人站在芦苇丛中,环顾左右,仔细寻找着当年墓地的位置(如图),“应该就是这儿。因为知道是烈士墓,没有挖成鱼塘。”

半个多世纪的风雨沧桑,早已将昔日的惨烈涤荡。抬眼处,十余辆来往穿梭的挖掘机正将一个个鱼塘填平。这里,是景区的核心区。

热血尽洒黄河滩

从雁鸣湖镇政府退休后,李全良老人几乎将自己全部的时间交给了他钟爱的历史资料收集整理。在老人收集整理的雁鸣湖镇的文史资料里,就有一份关于“九烈士墓”的故事。“这是应该世代传诵的故事。”

1938年到1945年,东漳(即现在的雁鸣湖镇)是日伪县政府的驻地,也是当时的省会开封以西、黄河故道南的一个重镇。日伪政权统治时期,东漳一带反革命势力异常猖獗。

1945年,日寇投降。原阳县人民政府为扩大游击区,县、区人民武装配合部队解放了东漳、杨桥一带村庄。党派银有贤、孙月新、孙成志等同志以此为基础,建立原阳县第五区人民政府。

9月,日伪县政府溃散,日伪警备队闫德明残部到现在的官渡镇邵岗村一带隐蔽。东漳光复不久,我军进行战略转移,只留下五区少数地方武装。

闫德明一伙残匪逃窜至邵岗以后更加猖獗,当他得到报告说“八路军大部队走了,只留下少数人白天在东漳活动”的消息后,便立即带领残匪返回东漳。残匪李应林探听到我五区负责人孙月新、孙成志等9名同志晚上在丁村夜宿时,闫德明指派30余人包围了丁村。

在敌众我寡的形势下,我9名区干部被挤在一间草房内。区委书记孙月新、副区长孙成志率领李官修、孙双运等人顽强抗敌。孙月新同志带头突围,不幸中弹身亡;孙成志同志又率众多次突围,终因敌人火力密集,未能成功。后来,敌人又扒开房顶,向屋内投掷手榴弹,致使我多数同志负伤。

经过一夜惨烈的奋战,天明时,我军弹药已尽,五区8名同志被俘。  

闫德明对我8名同志严刑拷问,却终没能得到任何情报。于是当晚将8名同志连同抓来的9名商贩一起押送至村东南,除1人被枪杀外,其余16人全部用刺刀捅伤后活埋。

人民铭记人民英雄

正当我们为烈士墓踪迹难寻而叹息的时候,随行的工作人员提出去中牟烈士陵园看一看。“那里也许会有更多的资料。”

肇建于1958年的中牟县烈士陵园,是中牟老县城核心区一座开放式建筑。步入陵园,30米高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正面,镌刻着毛主席的金字题词:“为国牺牲永垂不朽!”

在纪念碑后面的烈士纪念堂陈列馆里,我们终于找到了“九烈士墓”。

纪念堂左边的展览版面上,第一份资料就是关于九烈士的。和李全良老人讲述的内容一样的文字资料中间,一张模糊的照片格外引人注目:照片很简单,左边是一棵高大的槐树,枝丫繁茂,右下方一个小小的土堆,安静地躺在树荫下。

“这张照片拍摄于1985年,是我们能找到的唯一一张比较清晰见证‘九烈士墓’的历史资料。”中牟县民政局副局长李瑜告诉我们。

在李瑜的指引下,我们穿过道道绿荫,来到烈士墓区。贯穿陵园南北中轴线的甬道两侧,整齐地排列着45名先烈的陵墓。

“2005年,我们重新对陵园烈士墓进行保护性整理,孙成志烈士的墓被搬迁到陵园里。”

东侧烈士墓的第一座就是孙成志烈士的。墓志铭上:孙成志,1925年出生于郑州市姚桥乡孙岗村,原阳县第五区副区长,1945年被人告密被俘,宁死不屈,慷慨就义。——9个人中,孙成志是唯一一个留下家乡地址的。

遍寻资料,当日殉难的同志中,我们却只找到了另外的5个姓名,他们是:孙月新、李官修、李秋贵、陈俊生、孙双运。我们只能永远记着,还有三位无名烈士,也曾在这片黄土地上抛洒热血,为党和人民献出了自己最宝贵的生命。

阳光透过郁郁葱葱的苍松翠柏撒在烈士陵墓上,画出一道道光晕。两个小朋友在爷爷的带领下,奶声奶气地念着上面鲜红的文字。

为了人民牺牲的人,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