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1版:封面 4下一版
东区实践·求新辟蹊径
加快推进京沙快速通道建设
一座真正的生态宜居之城
市领导调研汽车产业发展
并就重点项目现场办公
办好办事大厅方便人民群众
抓住有利时机加快重点工程建设
经开区加快推进由区向城战略转型
zw110716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一座真正的生态宜居之城
——郑东新区建设的思考与展望之五

大河报记者 刘江浩 郑州晚报记者 孙 娟

(一)

城市发展,增强城市功能和建设宜居城市是灵魂。创造性的构思,打破了“千城一面”的尴尬。

2500年前中国的《诗经》中就有“乐土,乐土,爰得我所”,表达了人们对宜居的向往。

1948年10月郑州市解放时,5.2平方公里的市区内没有一个公园和苗圃,仅有77株行道树,庭院树木寥寥无几。

热爱绿色和自然的郑州市民开始造绿行动,上世纪80年代,因绿化成绩斐然获得“绿城”称号而名扬全国。

2000年,河南省和郑州市的领导在提出高标准高起点建设郑东新区决策之时,就特别强调了生态和宜居的建设理念。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是郑东新区“十年建新区”跨越式发展目标。“宜居”这个概念第一次出现在郑州城市建设历史上。

郑东新区在建设之初,没有单纯效仿上海陆家嘴、深圳福田等样板,而是另辟蹊径。生态、共生、新陈代谢、环形城市,这些至今在国际城市规划领域尚属先进的理念,在9年前进行的郑东新区规划时贯穿始终,至今都不落伍。

郑州第一次站在和西方发达城市同一标准、同一理念上进行城市建设,起到了带头示范作用,提升了河南形象,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理念,宜居生态城市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二)

一个周末的郑东新区。

上午,广场、小游园和湖边,随处可见推着婴儿车的母亲、玩滑板的时尚青年、唠嗑的银发老人,人们在满眼葱绿中感受生活的美好。

下午,市民泛舟于宽100米的如意河、昆丽河上,品味着“城在水中,水在绿中,人在画中”的完美境界。

夜幕降临,桥梁、高楼、会展中心、雕塑,流光溢彩、美轮美奂。如意湖的音乐喷泉不期而至,湖面像盛开的花朵,高达80米的喷泉组成的声光水画面,令观者如痴如醉。

“白日风情诗意足,夜色入画更动人”。短短9年,郑东新区的大美展现在人们眼前。

如今,东区累计完成景观绿化面积1300万平方米,建成城市公园、小游园40多个,整体规划绿化率接近50%,人均绿地47.11平方米,水域面积超过300万平方米,河道通畅,水质优良。

有所弃,才能有所取。“城市核心区建湿地公园,一半土地是绿地,在国内新区建设中很罕见,大家也很疑惑,后来国内外的开发商都看中了这里的环境来投资,环境与形象也是一种生产力。”一位曾参与郑东新区建设的领导说。

如今,来到郑州的游客,除了游少林寺、赏洛阳牡丹、观开封龙亭,游览的重要一站就是郑东新区。据郑东新区管委会统计,截至目前,他们已接待世界各地考察团30万人次。

曾有人这样评价郑东新区:她有苏州一样的稳定和安逸,有上海的雅致和精巧,有深圳的活力与激情,有天津的大气与磅礴,它身上则独有这一份深深的厚重,让人回味悠长。

(三)

在上海工作的郑州人小徐,正是看中了郑东新区的宜居环境,放弃在上海置业的想法,回到了家乡。

“城市越来越拥堵,每天忙碌的工作后,面对喧闹嘈杂的人居环境,感觉几近崩溃,把房子买在环境好的城市,或许会有不一样的轻松感。”

居住的概念总是不断更新的,像小徐一样,人们越发向往宜居的轻松生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个陶渊明笔下的景象,逐渐成为都市人的“理想生活”。

郑东新区开车不堵。这里路网四通八达,已铺建城市道路269公里,“环形城市”的设计理念,让车辆快速聚集,快速散开。

这里更看不到“天天挖沟”场景和私搭乱建的线杆。建设之初,水、电、气、暖、通信等管网提前铺设,11万伏的变电站全部入地。

这里及早为“私家车”进入家庭做足了充分准备。因为CBD大大小小的停车场达到76个,停车位超过2.2万个,只有3平方公里的CBD,如此众多的停车场,创造了全省之最。

这里的小区鲜见“防盗窗”。小区技防和物业管理拥有全国先进水平,完成了“数字城管”和“平安东区”的融合对接,指挥中心监控设施已实现运行。

这里的社区商业如火如荼,全国最长的商业步行街——3.6公里长的CBD商业步行街投入运营。

因为宜居,截至2010年年底,东区建成区面积65平方公里,入住人口30余万,CBD入住率超过90%。

如今,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变电站、热电厂、水厂、气源站等合理布局、超前建设,还预留了未来的发展空间。

“做梦都想在公园一样的城市里生活,一到新区,我就乐了,梦想成真。”市民吕先生购房后喜于言表。

法国巴黎著名建筑设计师保罗·安德鲁则将郑东新区与巴黎相媲美。“这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城市,与巴黎类似,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采用了生态城市的理念,让城市建筑与自然为一体。”而意大利的游客则说,这里就像意大利的花园。

(四)

站在CBD的高楼顶层,放眼望去,不大的区域内,大大小小七八个学校的操场有序分布着。截至目前,东区已建成小学25所,中小学在校学生接近2.5万人,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现代教育体系。

省疾控中心、市紧急救援中心建成投入使用,省直三院、颐和医院基本建成即将投用,郑大一附院和市儿童医院开工建设,10余个医疗卫生网点投入运行,医疗设施日益完善。

许多人感慨与好奇:9岁的郑东新区,越建越年轻,魅力也不断涌现。

这得益于宜居的定位,更得益于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人们宜居乐居之后,对城市提出了更高要求,回归自然,达到人类、城市与大自然合而为一。”曾担任黑川纪章助手的周定友说。

郑东新区呈现的实景的确如此。35万平方米的“郑州之林”,高低起伏的山地,集200余种植物于一体,让生活在平原的人们可以感受山林之美,聆听自然天籁;30公里长的“三河一渠”,与周边的绿化带构建了一个多层次的生态回廊,让人过着亲水的绿色生活;湖滩相连的湿地公园,绿色植物净化着如意湖的水质,多样生物也让人流连忘返。

住在联盟新城的樊先生感受很直观:白天随时可看到蝴蝶、喜鹊和昆虫,晚上还能听到蝉鸣蛙叫。

龙湖地区“生态宜居”思维则更为超前。今后,龙湖CBD副中心地上只允许公共交通车辆行驶;龙湖中央的生态小岛,不允许人进入,是给鸟儿等动植物提供的乐土。

(五)

2000多年前,古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

为了让东区更宜居、更美好,管委会曾多次组织工作人员前往世界有名宜居城市学习和借鉴先进经验,其中新加坡的宜居态度和模式备受东区人的瞩目。

新加坡已连续多年,在世界宜居城市排名榜中,荣登“最适合亚洲人居住的世界城市”,以及“最适合欧洲人士居住的亚洲城市”榜首。

新加坡的成功主要归因于复合型城市的规划定位。比如,在一个小区域组团内,快速轨道系统延伸到新的城镇和居住区中心;开发多样的绿色网络和水域,保持着绿地率为50%的标准;留出足够土地用于学校、医疗卫生机构、博物馆、艺廊和图书馆的建设;将产生污染的企业尽量设置在一起,以使它们的隔离带能相互叠加,减少对周围区域的影响。

“要想实现真正的宜居,从蔓延到紧凑,是一种宜居性、多样化和可持续的城市发展策略,复合型城市是未来城市建设的趋势,一、二、三产业复合,经济、人居、生态功能复合,而郑东新区就是这样的现代复合新区、新型城市化的样板。” 周定友说。

如今,居住在郑东新区的人们已无需车马劳顿穿越城区,就能在小范围内实现工作、居住、休憩、医疗、教育等需求,这样的生活方式才是真正的宜居。

(六)

有了和谐城市,才有和谐国家;有了宜居城市,才有国民幸福。

郑东新区正编织着大城之梦,它带来的生态、宜居、共生理念深深植入城市规划之中,提升着古老郑州的城市品位与档次,也带来了人们幸福指数的不断攀升。

郑州都市区建设的开局,省市领导反复强调,城市的主体是人,发展的动力和落脚点也是人,要有宜居组团的发展理念,明确提出打造宜居教育城市、宜居健康城等。

“宜居城市”不是世界第一的高楼、排名靠前的GDP、比天安门广场还宏大的广场……而是力求让百姓都能得到实实在在的益处,比如说公平的就业、教育机会,良好的居住条件,不受交通、污染等问题的困扰等。

国际化的视野和高站位的规划定位,郑东新区的宜居建设不仅为郑州都市区的建设提供了良好范本,也为国内城市建设探索出了一条通过和谐达成宜居的发展思路。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