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财富圈14
大帅府25
郑州地理
静听山 崔向前
观戏日记
新书架
嵩岳寺塔 李 明
文史杂谈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文史杂谈

“马君武”对“达尔文”

张冠生

马君武是留德的工学博士,精通英、日、德、法等数国文字,又写得一手好诗。邓云乡先生曾著文感叹当年一代学人能中能西、能文能理、能古能今的才学,举例时即有马君武、丁文江、任鸿隽,等等。

据说《共产党宣言》的纲领便是马君武首次译成中文,刊登在《民报》上。他还是第一个翻译达尔文《物种起源》的中国人。当时有人开玩笑说,“马君武”对“达尔文”,是一副“绝世好联”。

马君武文人性情,“恃才傲物”,不合于官场,曾被国民党开除。后来,国民党广西党部欲为其恢复党籍,让他填表。他在表上“何时入党”一栏填的是“同盟会章程是我起草”。究其性情、志趣,还是书生。

商务印书馆创办人之一陆费逵是马君武的老友。马曾对陆说:“政治生活真是我所不能过的……”陆说:“你是文学家、工业家、教育家。我国应该做的事多得很,你的脾气,不宜搞政治,何不去做本行事业?”

当学生时,马就热心翻译一事。曾自白“从德国留学归国以来,生活几经变迁,而译书事则自为学生时至今日继续不辍”。1919年,他为翻译《物种起源》费时一年。以后又为翻译《人类起源》耗时两年。有朋友说他“过于胆大”,因为国内不少与达尔文同专业的生物学家都不敢译介达尔文。马表示,“化学家不能不胆大”。他不仅翻译达尔文的巨著,还写出这本传记。他认为达尔文是科学界最优秀的模范人物,应该介绍给国人。

为达尔文,马参阅了传主的原版回忆录、自传以及信札,以九章的篇幅呈现出达尔文的一生。翻阅一过,印象最深的是第八章,“达尔文的日常生活”。以往只大概知道他在科学上有杰出成就,却不知其成就如何来之不易。“达尔文终身患心脏病”,“面色略红,见之者不料其常病”。“达尔文每受激动即健康不良,因此起寒战呕吐”。他多年不曾参加宴会,也极少在家中延见科学界知交,就是为此缘故。

为维持这种身体条件下的科学研究工作,达尔文的生活必须特别规律。他每日很早起床,早饭前作短时散步。吃完早饭,大约在7点45分,开始一天的工作。9点30分,到客厅处理各方来信。凡有族亲信札,达尔文就躺在软椅上,嘱人朗诵。没有族亲来函,则听人朗诵小说。到10点半,恢复研究工作,至12点乃至12点一刻钟起身,标志一天研究工作的结束。此时,达尔文常念“我已完成了今天的工作”之后,外出步行休息。

午间散步途中,先至温室,观看实验植物生长状态。后走出自己家园,到临近地带,或伫立,或潜行,观察各种鸟兽行迹。因其专注,有过“诸幼松鼠竟走至其背上及腿上,其母在树上惊吠”的奇遇。

达尔文享寿七十有三,大半时间是以带病之身从事科学研究。例如,1860年元旦起,他开始写《家养动植物之变异》一书。到该书初版,已是八年之后。如此迁延,主因之一就是常在病中,最久一次历七个月始愈。达尔文之子佛朗西斯说其父“最后四十年中殆无一日享寻常人之健康”。将心比心,达尔文一辈子真是不容易。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