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打造智慧城市 推动转型升级
认真筛查
确保文化环境全面达标
1万亿元用于企业练内功
图片
图片
5年内 新增人才40万
5年内 65万人端“饭碗”
5年内 基本解决入学难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打造智慧城市 推动转型升级
消除“城市病” 建设绿色家园智慧作引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杭州湾新区争做先行示范区

本报记者 杨学栋

宁波篇(上)

走出郑州看全国

宁波,取自“海定则波宁”,浙江省对外开放门户,浙江省经济中心。

宁波,是具有7000多年文明史的“河姆渡文化”发源地, 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宁波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显示出巨大的活力和潜力,成为国内经济最活跃的区域之一。

眼下,宁波市正在着力推进“六个加快”,即:加快打造国际强港、加快构筑现代都市、加快推进产业升级、加快创建智慧城市、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加快提升生活品质。

每年10亿元打造智慧城市

有水的城市,是灵动、有活力的。

宁波就是一个临水而建的城市。

鸟瞰宁波城,姚江、奉化江、甬江如丝带交错着把城市分成几块,这3条涌动的江水孕育了这座城市的繁荣。

新的历史时期,宁波需要经济转型升级的新载体,再造新一轮发展的新优势。靠什么让这艘“现代化的大船”驶向新的彼岸呢?

2010年年初宁波首次提出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理念。2010年9月20日,宁波市委作出了建设智慧城市的战略决策,宁波,成为国内首个系统开展智慧城市建设的城市。

智慧化是继工业化、电气化、信息化之后,世界科技革命又一次新的突破。利用智慧技术,建设智慧城市,是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趋势和特征。

智慧城市是以互联网、物联网、电信网、广电网、无线宽带网等网络组合为基础,以智慧技术高度集成、智慧产业高端发展、智慧服务高效便民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发展新模式。

智慧城市是个什么样子呢?走在街头,通过智能手机就能轻松查找附近的出租车,选定的出租车通过“无线智能叫车服务”来到你身边;想租房买房,只需用智能手机的摄像头对着小区,详细的租售信息立即显示在四维地图上;智慧医疗,它让人们在家也可以通过远程网络和传感系统轻松的看病;智慧家政,家里安装有一个大屏幕,想购物要订机票,只要动动手指头就能完成;智慧导航,它除了起到“带路”作用外,还应该能报天气、播报路况等等。

为尽快达到这样的生活水平,宁波将每年拿出10亿元财政,用于建设智慧城市和相关人才培养,通过10年努力,把宁波打造成智慧应用水平领先、智慧产业集群发展、智慧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的“智慧之城”。

今年4月份宁波市出台的《加快创建智慧城市行动纲要(2011~2015年)》提出,到2015年,宁波信息化水平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智慧应用体系、智慧产业基地、智慧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建成一批智慧城市示范工程,智慧城市应用模式创建和标准化建设、无线城市和网络融合建设水平走在全国前列,力争在优势领域形成对智慧城市建设的引领能力。

应用体系,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头戏,包括智慧物流、智慧制造、智慧贸易、智慧能源应用、智慧公共服务、智慧社会管理、智慧交通、智慧健康保障、智慧安居服务和智慧文化服务等十大方面。到十二五末,宁波智慧物流、智慧健康保障和智慧社会管理3大应用体系建设力争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全市80%以上的规模以上物流企业实现物流业务网络化,网上就诊预约、网上诊疗信息查询、网上医疗咨询、远程医疗等服务更加普及。

产业基地,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智慧产业主要包括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还包括一般装备和产品制造业升级换代形成的智慧装备和产品研发与制造业,一般服务业升级改造形成的智慧服务业,一般农业转换形成的智慧农业等。宁波将重点培育6大智慧产业基地:网络数据基地、软件研发推广产业基地、智慧装备和产品研发与制造基地、智慧服务业示范推广基地、智慧农业示范推广基地、智慧企业总部基地。5年后,宁波信息化和工业化“两化”融合试点示范工程建设走在全国前列,50%以上规模企业生产经营实现自动化、集成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协同化。

智慧创建,基础先行。十二五期间,宁波智慧基础设施建设共有5项工程17个项目,投资总额73亿元。未来5年,宁波先进的信息网络设施基本形成。无线城市和网络融合建设水平走在全国前列,互联网城域出口宽带在2000G以上,互联网宽带接入率在96%以上,无线宽带网络覆盖率在98%以上,全市有线广电网络基本完成双向数字化改造。

消除“城市病” 建设绿色家园

记者从宁波市委宣传部获悉,根据已排定的实施路线图、计划书、时间表,未来5年,宁波智慧城市建设共包括31项工程87个项目,总投资超过400亿元。其中,今年的投资额接近50亿元,从应用体系、产业基地、基础设施、居民信息应用能力和发展环境等5个体系全面展开智慧城市建设。

宁波市一位领导说,建设智慧城市的最终目的,是要建设一个让市民拥有高品质生活的城市,一个没有“城市病”的绿色家园。

他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把城市的交通拥堵比作高血脂,而一下雨就积水则是高血糖,“智慧城市”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用信息技术来解决“城市病”,从而建一个高效率的城市。

有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宁波城市化率已超过60%,未来5年宁波将步入城市化中后期,城市发展将全面进入功能开发新阶段,将面临着城市管理、民生改善、城市交通、环境资源等方面越来越严峻的挑战。而“智慧城市”为城市发展中遇到的这些问题提供了解决之道。

宁波市信息产业局有关人士介绍说,智慧城市从本质上讲,就是将人的智慧和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紧密结合起来,更好地发现城市运转和城市发展中的问题,并更好地予以解决。比如,建设出租车智能服务管理系统、数字公路系统等智慧交通系统,将有效缓解“出行难”、“出行堵”等问题;通过智慧化的管理,城市生产生活的能源消耗率和污染排放率可以明显下降,使城市更加绿色、低碳、高效、美丽。 

智慧作引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世界经济发展的理论表明:当一个城市人均GDP处于9000~17000美元区间,经济增长将处于由要素驱动为主,向由效率、创新驱动转换的发展阶段。

当前,宁波市人均GDP已经超过10000美元,这意味着宁波已跨入新的发展阶段。宁波以靠土地、劳动力等传统生产要素驱动、粗放型民营经济为主体的经济增长方式将难以为继,迫切需要寻找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新载体,创造形成新一轮发展的新优势。

建设智慧城市,是改善民生、转型升级的战略选择。推动智慧产业发展,将有助于实现宁波产业结构优化。智慧城市建设,是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新载体,是树立宁波城市发展新优势的突破口。

据世界银行测算:一个百万人口以上的“智慧城市”的建设,在投入不变的情况下,实施全方位的智慧管理,将能增加城市的发展红利2.5到3倍,这意味着“智慧城市”可促进实现4倍左右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并引领未来世界城市的发展方向。

杭州湾新区争做先行示范区

杭州湾新区,位于宁波市域北部,世界第二长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是宁波市和浙江省发展海洋经济的战略性大平台、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兴增长极。它的功能定位是:国家统筹协调发展的先行区、长三角亚太国际门户的重要节点区、浙江省现代产业基地和宁波大都市北部综合性新城区。

根据规划,宁波市委、市政府确定杭州湾新区开展智慧装备和产品研发与制造基地试点。杭州湾新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高庆丰表示,要把杭州湾新区打造成为宁波“智慧城市”先行先试的实验区。“通过5年或更长一段时间,将杭州湾新区打造成‘生态家园、智慧新城’,力争成为宁波‘智慧城市’建设的示范区。”

杭州湾新区,2001年之前,还是一片不毛之地。经过近10年的开发,杭州湾新区已累计投入600多亿元,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已初具规模。

杭州湾新区还有一个响亮的昵称:浙江“浦东”。眼下,宁波市委、市政府正在“举全市之力、汇全市之智、聚全市之才”推进杭州湾新区的开发建设。

杭州湾新区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周丽娟介绍说,杭州湾新区是中国沿海地区十分难得的战略要地,集区位、空间、生态和经济优势于一身。它位于上海、宁波、杭州、苏州等大都市的几何中心,两小时交通圈内,可覆盖中国人口最密集、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生活水平最高的地区;便利的大型交通设施,可直接和周边城市群实现“同城化”发展。  

杭州湾新区规划建设管理局副局长陈弋向记者介绍了杭州湾的规划建设情况。新区坚持国际一流理念和标准,布局“两带(公共服务带、生态休闲带)三轴(区域服务轴、新城综合轴、产业服务轴)三区(湿地休闲区、商务新城区、高端产业区)”,形成产业、城市和生态相互融合、协调发展的城市空间结构。其中,湿地休闲区,重点布局湿地休闲公园、主题乐园、休闲体育公园、商务会议中心、乡野主题产业区,塑造城市生态特色;商务新城区,重点布局商务办公、文化娱乐设施,科技研发岛和国际总部园,打造新区核心都市板块;高端产业区,重点布局汽车整车制造及关键零部件、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等先进制造业,形成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产业区和生活配套区。

十二五期间,杭州湾新区的目标是,实现新区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GDP总量将达超250亿元;城市框架和形象基本成型,城市建成区达到50平方公里,人口集聚将达到25万人,人均GDP基本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