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市县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党员亲戚”为山村解忧
企业高校共合作
教学研发促双赢
传经送宝
村民青睐
新密有个 “状元村”
巩义市民文化艺术中心投用
“密二花”成为国家级
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登封颍河流域铁腕治污
新郑破解合作社发展瓶颈有良方
中牟村组干部考核动真格
先帮搬家 再帮安家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新密有个 “状元村”

本报记者 张 立 通讯员 海 峰

今年高考,新密市苟堂镇劝门村的刘晓龙、楚秋慧走出大山,双双考入清华大学,同村7名学子考上本科。去年,新密市高考“状元”刘晓兵也出自该村,当年有12名学子考上本科。在全国,这样的“状元村”也不多见。几天前,新密市委书记王铁良来到苟堂镇劝门村,给两名即将赴京的清华学子每人送去两万元助学金,他叮嘱随行的新密市教育局负责人,一定要认真总结推广“状元村”经验。

劝门村是苟堂镇最穷的村子,地处深山,没有资源也没有企业,老百姓世代种地为生。村里这两年高考成绩这么优秀,村支书刘玉虎回忆说,村子长期重视教育,1984年村里建小学,时任村主任的他就带着全家老小出动。一天晚上突逢暴雨,刘玉虎年迈的父亲为了保护建好的校舍,被3米多高的墙压在身上,再也没有醒过来。

父亲去世让刘玉虎发誓,“一定要让孩子们有所好学校。”自此,刘玉虎把改善村子教育作为自己的首要工作,1998年,村里群众出资出力建成新密市第一个农村幼儿园。今年考入清华大学的刘晓龙和楚秋慧就是该园的第一批学生。

重视教育的观念深入每一位村民,村里的孩子都以学习成绩好为荣,一位村民说:“谁家的孩子辍学,其父母在村里都抬不起头。”这样的环境使得每个孩子都刻苦学习,争取好成绩。孩子们还总结出良好的学习经验,相互交流分享,共同提高。每年村里都会带着小学生到郑州参观郑州大学、动物园等地,让孩子感受大都市的魅力,从小树立走出去的信念。村里在选教师时,实行“末位淘汰制”,排名倒数第一的老师被取消教学资格。

记者手记

让教育资源均衡些

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高水准的教育,是均衡教育的理想。近年来,新密市教育的投入充分体现了均衡教育的精神。深山“状元村”的出现,或许只是一个个例,但折射了新密近年来教育事业的进步。

从2009年起,新密市连续两年大手笔投资兴教,为全部中小学教师安装空调,大力度重奖优秀教师、校长,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在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新密市尤其是新密农村的教育质量迅速提高,今年年初获得省均衡教育先进县市,今年高考本科上线人数打破前几年的落后局面,跃居郑州六县市第二。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