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区街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哪里有需要 哪里就有志愿者
一辆轮椅的故事
农村孩子有了“乡村少年宫”
惠济区多项计划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法律志愿者当助残先锋
“红色飞信”给力党建
开展“读好书做好人”活动
检查火车站商圈安全
窗口单位共商创文大计
教师结对关爱留守儿童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哪里有需要 哪里就有志愿者
志愿者清理小广告。
志愿者给家里停水的老人送水。

本报记者 安群英 郑磊 王影 黄永东 文/图

“自1994年成立青年志愿者协会,目前拥有注册团队73个,累计注册人数达35万人……”说起郑州志愿者“百花齐放”的可喜现状,团市委志愿者工作部部长王军强笑言,如今志愿者服务足迹已遍布大多数社区,志愿服务已成为郑州的一张靓丽名片。

社区志愿服务缤纷多彩

“瞧!我们的热情不输给这高温天儿。”如今,在各社区,经常活跃着一批批志愿小团队,利用闲余时间、自己的热情和实际行动为居民服务。

随着暑期来临,豫教社区30余名小学生组成了“环境小卫士”志愿者小分队,每天在小区内捡拾白色垃圾,清理卫生死角及楼栋小广告,宣传文明创建知识,及时对不文明行为进行劝阻。“虽然阳光不太强烈,小志愿者却都忙得满头大汗。”社区主任周爱玲说。高年级的学生主动清理卫生死角及楼栋小广告,低年级的学生“抢”着清扫路面和捡拾白色垃圾,小区环境焕然一新。

作为大学生志愿团队,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与多个社区成为共建单位,不定期到各个社区进行志愿者服务。“人口普查、文明交通等社区活动时,总少不了他们的身影。”东风路街道办事处党委委员刘大捷笑着说。今年暑期,青年志愿者协会9名大学生志愿者组建了一支暑期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队,在俭学街社区开办“农民工子女课堂”,陪孩子们一起学习、游戏,把关爱送给孩子们。

绿城社工的“蝴蝶效应”

“用生命影响生命,用爱心感染爱心。”虽然早有耳闻,但初到金水区南阳新村办事处绿城社工服务站采访,鲜红的爱心宣言依旧让人感动。

无意间邂逅一名老义工李庆华。

几年前,李庆华从单位退休,赋闲的日子让他空落落的,这时,他无意中了解了绿城社工。接触多了,李庆华对绿城社工的帮扶办法感同身受,于是,老人从“受助者”变成“助人者”,成了一名专业社工。

正是浓浓爱心引发了“蝴蝶效应”,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到义工行列:截至目前,社工服务站拥有注册义工5800余人,其中年龄最小的仅4岁,最大的70多岁,义工除了来自河南,还有湖北、重庆、内蒙古等省市的爱心人士……

“有困难找社工,有时间做义工!”南阳新村办事处宣传委员路莹介绍说,绿城社工服务站先后开展了关爱未成年人成长,开展社会救助,关爱残疾人、空巢老人等项目,如今,在该服务站,不仅有省内首家“关爱受震灾影响儿童教育”基地、首个“向总理学习”白血病救助基金等品牌,其开设的四点钟课堂、寒暑期爱心课堂、农民工子女周末课堂等也都颇具特色。眼下,所开展的“志愿文明交通,大拇指行动”、“红色服务文明交通献礼建党90周年”等特色主题活动也如火如荼……

爱心汇聚成河。作为全国第二家、河南首家专业社工机构,绿城社工服务站可谓累累硕果:国家民政部、省、市区领导多次调研并给予高度评价;被团中央授予“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荣誉称号;被市委市政府授予“郑州市助残志愿服务先进集体”“郑州市十佳志愿服务集体”等。

群众需要什么就服务什么

“社区志愿者是根据群众需要而设,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志愿者服务。”二七区团委副书记李青青介绍,自2006年开始,二七区团委组织开展了系列志愿者活动,满足了社区居民的不同需求。

2006年,二七区团委与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联合开展“社区志愿和谐服务行动”活动,连续多年开展形式多样的青年志愿者服务及社会工作介入服务。2008年7月,团区委承担了“全国社区青少年社工试点”工作,在中原社区创立了郑州市第一个青少年社会工作试点项目——“中原社区阳光青少年之家”。社工志愿者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在社区开展了针对青少年的快乐学习辅导、心理问题咨询、 素质拓展训练、科学及普法宣传、兴趣发展计划、文化乐园等专业社会志愿服务活动。

自2010年起,惠济区在全区各行各业有专长、具备爱心的人士中遴选出2000多名志愿者,担当辖区未成年人教育的导师。志愿者定期到所在的社区学校,结合自身专长,对孩子进行课外知识辅导,细心解答孩子成长中遇到的各种疑难困惑。法律工作志愿者着重普法教育,卫生工作志愿者进行卫生知识、健康理念教育,交警志愿者则进行交通法规、道路安全方面的辅导……志愿者按家庭、科普、文化、普法、三理(生理、心理、伦理)等类别编成9个导师团,帮助该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大家都是为了公益事业才有缘走到一起。”王军强介绍,除了重大活动招募志愿者外,团市委还开设青年志愿者网站,及时发布信息,做好志愿服务对接。“我们今年推出‘郑州市志愿者协会团队注册证’,一是为服务团队证明身份,二是加强管理。”王军强坦言,这种做法走在全国的前列,“同时希望政府部门能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让志愿之花更迎风怒放。”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