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金融理财 上一版3  4下一版
理财产品发行火爆 引发市场担忧
光大银行
荣膺“中国自愿减排先锋企业”称号
广发联通卡亮相郑州
中原迎3G金融战车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理财产品发行火爆 引发市场担忧

本报记者 王 震 张世豪

“发行频率加快、发行期限趋短、预期收益率走高”已经成为今年以来银行理财产品的关键词。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由于央行多次调高存款准备金率,银行体系流动性紧张。为达标存贷比,商业银行被迫依靠大量发行短期理财产品、提高收益率来留住存款。业内人士分析,理财产品并非都是抗通胀的“避风港”,选择理财产品还是要警惕风险。

理财产品被热捧

银行理财产品在上半年可以用“井喷”形容,据资料显示,今年上半年商业银行共发行8497款理财产品(不包括对公产品),发行规模达8.51万亿元,甚至超过了去年全年7.05万亿元的总数,完全可以称得上上半年的“吸金大王”了。

7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2011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显示,6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1.91万亿元,同比多增5685亿元,将近2万亿的新增量大大超出1万亿的市场预期。“6月份多数理财产品设计期限就是对准月底的。”一家股份制银行个人金融负责人告诉记者,到了月末,纷纷到期的理财产品,使得大量的资金从表外再次回归到表内。

对于投资者来说,跑赢CPI、抗通胀是上半年的主旋律,与其把钱“闲”在账户上,不如用在短期、高收益的银行理财产品上。市民许小姐表示,自己不会将手中富余的资金立即存入银行,因为一些银行揽储的行为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当时她不仅接到了多家银行的短信,声称发售高收益率的理财产品,有的银行甚至将小广告放到了她的自行车车筐内。“银行现在很‘差钱’。”她笑着对记者说。

产品收益被高估

据统计,上半年到期的7732款理财产品中,到期收益率跑赢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增速5.5%的理财产品只有186款。另外,上半年到期收益率为零或负收益的11款理财产品中,亏损最多的达到-22.4%,银行理财产品也不是都牛。

记者走访多家银行发现,不少客户经理在向客户推销产品时,都会口头保证收益,使其误以为预期收益就是最后的实际收益,例如某国有大行在理财产品说明书中曾注明,该行此前发行的同类理财产品均达到预期收益,容易令客户对收益产生心理预期。

“在购买产品时银行工作人员多次强调这类产品一般情况下收益都不错,而且肯定不会赔本,对于最坏的情况并没有做任何说明。”曾购买过该行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汪女士表示。在介绍产品时避重就轻,突出最大收益率已成为不少银行销售人员推销理财产品的手段。

下半年风光难再

据招行郑州分行理财师宋恒信介绍,理财产品发行的原理是银行经过研究,发现投资机会,邀客户一起集资进行投资,大家共担风险,如果盈利,给客户一定比例的收益,剩余部分归银行所有。

时下最流行的还要数短期理财产品。记者调查发现,这类理财产品几乎不公布投资方向,投资者也不去关心。在投资者眼中,这类理财产品就是一种利息较正常水平偏高的储蓄。但是投资者应该明白,这类理财产品并不完全规范,其中存在着高息揽存的特征,故其往往只出现在每季度末的几天。

对于各商业银行对理财产品的热衷,越来越高的收益率和异常火爆的发行局面终于触发了监管部门对银行理财产品的担忧。银监会于日前正式发布了《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出手规范银行理财产品的销售。

中信银行理财师方晓华告诉记者,本次银监会要求商业银行对已出现的违规操作进行整改,所涉及相关操作的理财产品发行数量将会下降。方晓华分析,预计今年下半年的理财产品可能出现发行量回落的情况。加之银行不可能长期做赔本生意,在一定时点之后,收益率也可能出现一定回调。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