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策划 杨光 王璇 摄影 陈靖 文字 李颖 由邓文迪一手打造的电影《雪花秘扇》正在全球刮起“秘扇”热:在北美等40多个国家公映,把蒙尘已久的神秘文化——“女书”推向了全世界。 1983年,当湖南江永女书公之于世,犹如“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美人骄傲地扬起她高贵的头颅,向世人展示她的独特、她的神秘。河南女书法家王澄溪以独特的艺术感受,耕耘20年,继承和发展这一罕见的文字,使“女书”走出深闺,成为女书书法创始人。 “当时,母亲就像着了迷,一心扑到女书书法的研究中。”女儿王小溪说。女书是一种单音节音符字的表音文字,外观形体呈长菱形的“多”字式体势,乍看上去,好似甲骨文。王澄溪对女书形体进行规范强化与夸张,使原来只是硬笔式的女书得到发展与升华,变得更加流畅端庄,使原本藏于深闺的女书一跃登上书法艺术大雅之堂。由冯骥才担任荣誉主编的《闺中奇迹:中国女书》一书对她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称当时全国“唯一研究女书书法的学者”就是王澄溪。 早在2006年记者慕名采访王澄溪时,在她的家中,看到她设计的100多幅可用于花布、瓷器、工艺品及生活用品之中的女书图案,这些图案既是画又是字,别有一番情趣。此次采访,让记者倍感遗憾的是,2009年9月,王澄溪因病辞世。“母亲生前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把家当全部都投入到女书艺术上,如今,母亲走了,我要继续完成她未竟的事业。”女儿王小溪眼眶含泪。 王小溪说,她将继承母亲的遗愿,加快申报“郑州女书书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步伐;整理母亲生前还未来得及付梓出版的书稿;筹备有关“女书书法”的作品评奖、展览;自己也在加紧创作。 让王小溪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加入这支队伍,在“省澄溪女书艺术中心”里,有130多名会员,甚至出现了男性书写者。“女书是一道美妙绝伦的文化奇观,我希冀,在以我母亲为首的女书文化研究者引领下,原来只在女性之间流传的女书书法能够‘飞入寻常百姓家’。” 相关链接 “女书”,是世界上唯一的女性文字,也是延续3000多年“活”到今天的文字。自古以来,妇女不能上学读书、像男人一样去学习方块汉字,为抒发内心的忧、喜、悲、欢,倾诉自己的苦难和追求,湖南江永一带的妇女就在织布绣花图案的基础上创造了女书,这种文字能阅读、能唱诵,但只在女性间流传,男人不看不写不学。 相关链接 女书书法,由郑州市原女子书法研究会会长王澄溪创立,她将中国书法中楷、行、隶、篆等各种笔法融会于女书书写之中,塑造出柳叶撇、竹叶撇、兰叶撇、梅豆撇、花环、墨珠、枣核等笔法,并着意于“女书字符”的艺术造型,使原来只是“硬笔式”的女书得到发展和升华,使之变得更加和谐流畅、端庄秀丽。同时,她还对女书的形体进行规范、强化、夸张和创作,总结出直头式、回头式、长头式、斜头式、重头式、楷书式、减笔式、刀笔式、扁方式、行书式十种基本书写形式,创立了独树一帜的“女书书法体系”。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