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4下一版
警备区举行座谈会
庆祝建军84周年
构建现代田园城市的坚强力量
市政协举行拥军笔会
市领导慰问
警备区官兵
市委市政府召开会议
向老干部通报工作
借势聚力谋跨越
共叙鱼水深情 共谋双拥新景
温家宝赴温州
0729邮政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借势聚力谋跨越
——来自荥阳的发展报告

本报记者 陶玉亮 赵新蛟 谢 庆

“东都襟带,三秦咽喉”,说的是荥阳。

荥阳与郑州有着一种特别的情愫。西距郑州15公里,是距省会最近的县级市。郑州解放后,1949年属郑州专区,1955年归开封专区,1958年归郑州,1961年复属开封。1971年又归属郑州,1983年开封西五县划归郑州市之前,荥阳是唯一属于郑州管辖的县,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情感相连。

在特定的时代,任何一个地方的发展,都遵循着自己独有的轨迹,荥阳也不例外。“中国建筑机械之乡”、“阀门之乡”,就是荥阳人民奉献给那个时代的伟大创造。进入大城市带动越发凸显的时代,荥阳的发展更加紧密地与郑州联系在一起,其间的载沉载浮,历史沧桑,耐人寻味,但又有脉络可循,理清了这个脉络,65万荥阳人民前行的步履如此坚定、如此踏实、如此铿锵!

(一)善借势。势,大势、优势。“认清大势,把握优势,乘势而上,顺势而为。”

借势而为,借力而行。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最重要的“借”不是借钱、借物,而是借力、借势。

善于借势、借力,就会使一个地方脱颖而出,就会让一个城市卓尔不群。

郑州市委常委、荥阳市委书记舒庆说,荥阳的发展必须认清大势,理清自己的定位,把握自己的优势,才能乘势而上,顺势而为。

城市定位的实质在于对城市竞争的优势进行定位、定性、定向,从而产生统领城市经营方略的效力,城市的优势竞争力可以通过两个分析路径来把握——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从目前城市定位的思路来看,常采用的是前者,即比较优势的路径。

荥阳的“比较优势”体现在哪里?荥阳全市上下对此有着十分到位的认识。

荥阳之“势”,在于历史、在于文化。荥阳自秦置县,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西汉时期大司农桑弘羊,就把荥阳列为“天下名都”之一,与蓟、邯郸、洛阳等名城并列。荥阳人杰地灵,文化灿烂,战国时法家人物申不害,唐朝“诗、书、画”三绝的文人郑虔,晚唐诗人李商隐都出生于荥阳,宋代的王博文父子三朝为官,史称“三朝枢密史,九子十进士”。李白、杜甫、王维、韩愈、欧阳修等文化巨匠都在这里写下了千古绝唱。

荥阳之“势”,在于生态、在于环境。荥阳上风上水,三分之一是山,三分之一是水,三分之一是平原。境内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200多处,古战场遗址遍及全市,最著名的有鸿沟、汉霸二王城、虎牢关等。丰厚的文化底蕴沉积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嫘祖故里、青台仰韶文化遗址、郑国京城遗址、刘禹锡墓、飞龙顶、洞林寺等,让荥阳显得格外厚重。

荥阳之“势”,在于地利、在于位置。舒庆对荥阳这个“势”有着深刻的认识。他说,河南有山有水有文化有历史的地方有很多,但离郑州近的只有荥阳;离郑州近的也不止荥阳一个,但将四个要素集于一体的也只有荥阳。

舒庆分析说,“近”有的时候是优势,有的时候也是劣势。在城市发展处在集聚过程当中,就是在一个城市发展初期的时候,总是有一个输血发展的过程,那么“近”就是劣势。当中心城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就出现以扩散为主的过程,“近”就是优势。

上下衔接、左右逢源的郑州,已经到了“扩散”的阶段,其产业、居住、教育、区域交通设施等城市功能不断向外疏解,那么,此时荥阳的优势就开始源源不断地体现出来。

荥阳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另外一个“大势”也不期而至!

(二)抓机遇。机遇,就是财富,就是发展。“有些机遇是各县(市)共有,有些是荥阳特有。共有的机遇抢不来是失策,特有的机遇抓不住是失职。”

荥阳之“势”有很多,但最大的“势”是近,其他“势”通过这个“势”而发挥、而体现、而强化、而提升。抓住了“近”之势,就会满盘皆活,就会处处主动。

毗邻郑州的区位优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荥阳一直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2004年年初,荥阳市委、市政府把“东引东进”确定为经济发展主战略。“东引”,是要积极引进东南沿海和省会郑州的资金、项目、人才和技术;“东进”,是指把荥阳的城市框架向东扩展,主动靠拢郑州。

荥阳市市长袁三军说,东引东进的战略,就是加快与郑州的融合,首先是道路上的贯通便捷,然后才能实现产业、人口、基础设施各个方面的接轨和融合。

其后,荥阳的发展仍然秉承这个思路,在荥阳“十一五”规划中,明确了“借力省会、转型发展、勇于跨越”战略,瞄准“服务大郑州、建设新荥阳、奋力冲百强”大目标。虽然在表述上有些差异,但实质上是一致的。

进入新世纪以后,以郑东新区开发为标志的建设大幕开启,表明郑州发展的重心放在了东部,地处郑州西部的荥阳在客观上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世易时移。随着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建设郑州都市区被提上议事日程,荥阳大发展的机遇扑面而来。

有专家认为,从区域平衡发展的角度,郑东新区历经九年的发展,挤压了郑州西区的资源配置,现在到了再平衡的时候了。东区日益增加的商务成本、居住成本,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倒逼资源向西流动。(下转第二版)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