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观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水浒反腐十八招”不过是浮云
有啥城市发展理念就有啥样屋顶
谋发展
必须把安全放在首位
三公经费
能否“晒”出公平公正
从防止和化解“四失”入手
不断提升党员干部能力素质
媒体新语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从防止和化解“四失”入手
不断提升党员干部能力素质

从防止和化解“四失”入手

不断提升党员干部能力素质

张全金

编者按:基层领导干部理论文章如何写?该文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样本。要会总结,善总结,从具体的工作实践中提炼理论,总结得失,这样的文章才是湿漉漉的水灵灵的。要有自己的语言,不要小看文风,文风往往反映思想作风。该文文风朴实,用口语化的语言说明深刻的道理,值得学习。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振聋发聩地告诫全党,要警惕“能力不足的危险”。这是在科学分析当前党员干部队伍现状的基础上作出的新总结。当前,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有效地克服和化解能力不足的危险,防止“四失”(丢失、错失、缺失、过失)问题十分重要。

一、重拾“丢失”的法宝,在光大传统中丰富营养

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成为各级党员干部健康成长、不断推进事业发展的护身法宝。时下,个别同志对党的优良传统知道的不多了,有时还走了样、变了调,甚至还有丢失的危险,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首先,我们要知道党的优良传统有哪些。党的优良传统有很多,有几条需要大家死记硬背、活学活用。那就是认真看书学习、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勤俭节约,坚持艰苦奋斗等等。这是我们的精神财富,是克敌制胜的法宝。其次,对照传统看看自身差距在哪里。这一点任何一位同志都要保持清醒的认识,即便是做得好的同志,也只有更好,不能说最好。就说密切联系群众吧,战争年代我们部队没有后勤部,后勤部就是我们的老百姓;我们没有野战医院,野战医院就是我们房东的热炕头;没有运输大队,运输大队就是老乡的小推车。陈毅同志说得好:“是老乡用小车将革命推向了胜利。”新中国成立那阵子,领导干部下基层,没有层层陪同,没有迎来送往,大多数群众也不知道来的是什么官儿,群众就凭眼力叫大哥或小兄弟,老张或小李。现在呢,当然也不乏这样的好干部,但一些党员干部与群众的联系却在减少,与群众的距离却在拉大。人民群众是我们党执政的基础和后盾,党的最大政治优势也是密切联系群众。光埋怨群众不支持我们的工作,甚至在征地拆迁、项目建设上打别扭,却看不到自己与群众感情上有问题,这些必须十分警醒。再次,我们一定要切实把“丢失”的好传统拾回来。时代变了,革命传统不能变,理想追求不能变,社会责任不能变。新干部要有老传统,新课题还要用老试卷。

二、解开“错失”的困惑,在发挥主观能动性中用好机遇

准确认识和把握机遇,这是领导干部能力素质的重要体现,也是更好地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方面。要做到这一点,一是,必须遵循机遇的一般性规律。机遇是在矛盾运动中生成的,也是人们在解决各种矛盾中得以持续的。现实工作中,往往会遇到这样的抱怨,“好机会给错过了”,再过些年又会听到同样的抱怨。这就好比购买住房一样,有人总是吃后悔药。其实机遇与挑战共生共存,关键在于弄清是挑战大于机遇还是机遇大于挑战,还要弄明白挑战中孕育着机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许多矛盾和问题,有时候矛盾和问题还比较多、比较严峻。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把握机遇期的基本面,善于在挑战中发现机遇,能把挑战转化为机遇。当前就是要主动适应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有效地化解各种矛盾。二是,必须拥有一双认识机遇的“慧眼”。机遇和挑战就像跷跷板,此起彼落,有时机遇会多一些,有时会少一些,有时机遇是一般性的,有时则是特殊性的。这里的关键需要领导干部拥有一双“慧眼”,运用正确的世界观、科学的方法论,从现象看本质,从局部看全局,从现实看长远,做到慧眼识“珠”,不让机遇从眼前溜掉。三是,必须扭住机遇不放手。机遇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机遇总是偏爱有充分准备的人。机遇稍纵即逝,这就要求我们每个领导干部要抢抓、敢抓、善抓,创造条件地抓,要雷厉风行,切忌守株待兔。

三、正视“缺失”的现实,在脱毛换羽中增长才干

人这辈子不学习是不行的,不坚持学习,也是不行的。作为党员干部更是如此。这就像台机器,如果不加新的油品,就不能正常运转。目前,有些干部学习积极性不高,自我加油不够。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价值观念发生了扭曲是主要的。有的干部热衷于迎来送往,喜欢陪陪坐坐,不愿学、不想学的问题比较突出;有的缺乏兴奋点,认为学习是软指标、虚任务,抓招商、上项目才是实的;有的忙于日常事务,新报纸一摞一摞地在办公桌上堆着,很少看过,久而久之,工作上就缺了动力,少了思路,没了激情。当前一些党员干部缺乏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的能力、搞好社会管理的能力,这都与不重视学习有着直接联系。不管你是哪一级的干部,分管什么样的工作,都要把学习放在第一位,在不断更新知识中脱毛换羽。一方面,要把学习作为政治责任去强化。学习即是自己的事,也是组织上的事。所谓“是自己的事”,是因为这是成长进步的重要因素,网络上流传的有句话很形象,“关系是泥饭碗,容易碎;文凭是铁饭碗,容易锈;只有能力是金饭碗,会不断升值”。所谓“也是组织上的事”,是因为它关系到民族的生存和事业的成败,是否重视学习,是有没有党性或者说党性强不强的重要表现。总的来说,不管你现在的能力素质怎么样,学习上都要有紧迫性,都要有一种“本领恐慌”的危机感,自己的学识、眼界、能力都有个适应到不适应的过程。要由适应到不适应再到适应,必须有强烈的求知欲,绕不过刻苦学习这条路。并力求学的多一点、深一点,我们的工作和事业才可能推进的好一些、快一些。另一方面,要有一个好的学习态度和办法。概括起来,至少有这几点要注意。要真学不要假学,学了就要真信、真懂、真用;要实学不要空学,要紧密联系国际国内实际,本地区本单位实际,个人思想实际和岗位工作实际;要活学不要死学,学了就要融会贯通。学立场、学观点、学方法,把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作为学习出发点和归宿。当前,更需要用心用劲的是要向群众学习。群众不仅是英雄,更有智慧,定大政方针离不开他们,干具体事也要依靠他们。人民群众是我们读之不竭、用之不尽的一本厚书、一座富矿。邓小平同志说,只有首先做群众的学生,才有可能做群众的先生,并且只有继续做好学生,才能继续当好先生。

四、卸掉“过失”的包袱,在轻装上阵中开拓前进

经济越发展,社会越进步,面临的形势和问题就越复杂,遇到的挑战就越多,我们就越需要开拓进取的干部,而现在的干部中,最缺的也是这样的干部。原因在哪里?开拓性的工作总会有这样那样的闪失,在有些同志看来,工作中生怕有些过失影响成长进步,奉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保守心理,满足于四平八稳。要克服这个问题,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要正确看待过失。摸着石头过河,总有被水淹着呛着的时候,创新和探索中出现点阵痛,都算正常事。实际上推动事业发展的整个进程,也总是与挫折的脚印联系在一起。有过失不可怕,怕的是有了过失自暴自弃,不能在过失上总结教训,奋勇爬起。二是要努力减少过失。有的同志能把很难的工作完成得很好,甚至把很头痛的事处理得很得当,关键就是有招数,遇到什么样的锁就有什么样的钥匙。他们在工作中既不头脑发热,又不空想蛮干,也不打擦边球、闯红灯,更没有侥幸投机心理。要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问题、解决问题,踏着实事求是的路子走下去,就会减少过失。三是领导要容忍过失。据报载,法网冠军李娜在竞技场上之所以取得了杰出成就,除闯过了技术关、战术关和名利关外,也很好的闯过了心理关,她的教练莫腾森说的好:“任何时候都有积极的一面,要容忍出现失误,要给自己失误的机会。”从而,使李娜轻装上阵,如愿以偿地登上了冠军领奖台。竞技场上是这样,工作中也是如此,上级组织和领导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努力营造一个尊重改革者、鼓励探索者和宽容失误者的良好氛围。允许同志们有过失,给他们纠正过失的机会,让他们轻装上阵,使开拓进取的激情永在,改革创新的涌泉永流,不断推进我们的事业向前发展。

(作者为二七区委常委、纪委书记)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