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一举成名
用诉讼来教育垄断企业的傲慢
匆匆公布捐款糊涂账不如不公开
故宫声誉也是一件易碎瓷器
江苏泗洪全民放高利贷遭遇崩盘
cpy11086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匆匆公布捐款糊涂账不如不公开

7月31日,中国红十字会捐赠信息发布平台上线,首次公布数十万笔青海玉树地震灾区捐款。捐赠查询平台上线后引发网友质疑,对玉树县仲达乡寄宿学校和卫生院的援助,日本红十字会官网公示分别是1544万元和696万元,但中国红十字会公示分别为1182万元和535万元,“缩水”23%。(《京华时报》8月1日)

“郭美美事件”之后,在舆论的压力下,中国红十字会的捐赠信息平台匆忙上线。但红十字会方面似乎低估了社会大众的“鉴别能力”和“挑刺能力”,发布伊始就引起质疑声一片。比如捐款数据的“缩水”,再比如玉树4月地震但有些明星3月就已经捐款。对此,红十字会方面表示是“数据问题”和“技术问题”,今后会逐步完善加以改正。客观地说,红十字会在这方面进行人为造假的可能性并不大,之所以出现如此古怪的“数据打架”,大抵跟信息量太大、工作人员录入核对不细致等因素有关。

其实,这样的结果虽在意料之外,但也在情理之中。中国红十字会过去这么多年的捐款管理体系一直处在左右手互相监督的不透明状态中运行,突然面临公共舆论强烈要求信息公开的巨大压力,面对庞大的信息量,匆匆推出来的信息发布平台在内容和数据方面存在这样那样的纰漏,难以经得住全社会多层面多角度的检验,几乎是必然的。在笔者看来,如果数据做得非常漂亮和完美,没有任何的“漏洞”,反倒是值得怀疑。

但纵然是单纯的“技术问题”,不存在管理上的猫腻乃至“捐款腐败”,千疮百孔的捐赠信息平台,错乱不堪的信息数据,也足以说明了很多问题。这一方面说明,红十字会既无信息发布周密完善的制度安排,也缺乏信息发布的管理应变能力;另一方面,从一个侧面折射出红十字会日常管理和善款管理的流程不规范、机制不健全、监督形同虚设。

毫无疑问,捐款信息从不公开到公开,是一种进步。然而,信息公开的目的在于回应公共呼声,重塑组织的社会公信力,可急匆匆公布出这么一笔漏洞百出的“糊涂账”,其实还不如不公开。这等糊涂的账目,这等粗放的管理,这等“拆东墙补西墙”的作风和态度,如何能取得公共的信任,如何能保证社会的捐款得到善用?如此,非但不能救赎渐行渐远的公信力,反而进一步让公信力受到更大的创伤,继而戕害社会的慈善热情。

有专家说,国外公益组织的信息公开,有一套完整的规范和标准,极为细致,经过反复公开辩论、论证之后才决定的,之后还会由专门的人员负责检查、审计、监督。但反观我们,信息公开显得太随意、太不严谨、太形式主义。希望这种过于“粗放”的信息公开,能够在公共社会持之不懈的质疑声中,不断倒逼慈善红十字会的捐款管理和信息公开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 陈一舟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