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新郑.聚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情暖搬迁路
zxc110814
zxc11087
zxc11085
zxc110812
zxc11086
zxc11088
zxc110813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情暖搬迁路

引言

2011年8月1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除了是八一建军节外,也是一个平常的日子,但对于淅川县上集镇周岭、韦岭两个村119户471名村民来说,这是一个永生难忘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是他们舍小家、为大家,为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顺利进行,举家搬迁、他乡安居的日子。从这天起,他们将不再是淅川县上集镇周岭、韦岭村人,而成为新郑市郭店镇双岭村人。7月31日,搬迁前一天,记者来到两村,与他们同走搬迁路,见证这一历史时刻。

1

挥别桑梓地:淡淡离愁 浓浓期盼

蒙蒙细雨洗刷掉了酷暑的炎热,淅川县上集镇周岭村,没有硬化的土路被雨水一泡,泥泞难行,到处是水坑,村里房子也多数是有年头的平房、瓦房,有些已经拆掉了顶,很少能见到两层的楼房。“和谐移民,和谐搬迁”、“服务南水北调,搞好移民安置”、“把百姓当父母,视移民为亲人”……这些标语挂在村里道路两侧。

村民周胜岐家所有的东西已经归置完毕,并在新郑帮扶队帮助下装上了车,一提起搬迁,他就打开了话匣子。“俺家可是和南水北调搬迁结下了‘缘分’哩!”周胜岐笑着说,“去年8月份,俺舅一家搬迁到了荥阳新李山移民新村,俺妹一家搬迁到了长葛新张营移民新村,明天俺家要搬迁到新郑郭店双岭移民新村,过几天俺姨一家还要搬到长葛新简营移民新村呢!”

也许是早知道要搬迁,村民们收拾完要带的东西聚在一起,谈笑风生。记者来前想象的离愁和伤感,在村民脸上、言语中表露不多,更多的是对新家的期盼。在村民孙玉平家,一群人正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地谈论着以后到新郑的打算。“哥,到了新家你的养殖手艺可不能浪费了啊!”“不会的,俺听村干部介绍说新郑倡导全民创业,还有好多大型养殖企业。”

虽然2010年新郑市已经组织了薛店镇观沟移民新村、郭店镇新李营移民新村两次大搬迁,对搬迁各个环节已经了如指掌。但是,新郑市委市政府仍然高度重视,制订了详细的搬迁方案,提前两天到周岭、韦岭两村,协助村民做好搬迁准备。

2

踏上离乡路:真情关怀 洒满旅途

“真没想到新郑市政府照顾得这么周到,还派人专门上俺家来给俺检查身体。”淅川县韦岭村移民、32岁的准妈妈寇海萍告诉记者。

今年32岁的寇海萍还有20天就要进入预产期了,丈夫和公公都在外打工,家里只有她和58岁的婆婆。“有政府操心,搬家不用费多大劲。”

300多公里的移民路,数小时的颠簸,对于移民中的孕妇、病人来说将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为充分照顾这些人的健康,7月26日,新郑市卫生局就提前去淅川县进行了筛查,确定这次搬迁移民中有6个需要特护的病人。31日下午,卫生局共出动7辆救护车和24名医护人员前往淅川。

“您还好吧,还有没有哪里不舒服?”8月1日7点10分,寇海萍坐上了专门为她配备的救护车,同车的还有2名医护人员。

“只要是上下车都赶紧跑过来搀着我,每到服务区休息时,她们又是拿东西又是拿水,对我的身体状况特别留心观察,真的就像俺的亲人一样。在车上她俩几乎都没歇过,忙这忙那,趁休息的空还为俺讲临产知识和产前产后需要注意的事项。”寇海萍感激地说。

在医护人员的照顾下,6名特护病人提前安全到达新郑。随后这些病人的护理工作将由郭店镇中心卫生院接替。

3

来到新家园:笑容迎面 亲如一家

“快到了,大家抓抓紧呀,看哪儿还有不妥的。”新郑市郭店镇民政所所长乔秀生坚守在双岭移民新村,扯着已经沙哑的嗓子喊。

在这次移民搬迁过程中,郭店镇所有干部服务在一线。每个干部承包到户,在移民搬来前一天到移民新房里检查门锁是不是好用,水管是不是正常通水,屋里还有哪些不齐全,等等。

脚踩胶鞋,袖子挽得老高,麻利地擦着窗玻璃,郭店镇陵岗村的党支部书记高海花和村里的其他8名党员8月1日早上7点就来到移民点打扫卫生,捏掉刚出芽的门前草,擦掉雨水在院墙上留下的脏渍,他们打扫得一丝不苟,尽管这已经是第三遍了。“一定要让移民搬迁到干干净净的新房里,有个好心情。”高海花说。

“想移民所想,急移民所急”,在移民点的墙上,记者看到这样的宣传条幅。

“到啦,到啦……”下午3时许,在震天的锣鼓声中,在郭店镇数百群众自发的夹道欢迎中,满载淅川县上集镇周岭、韦岭村471名移民的车队缓缓驶入双岭移民新村。

“大家别急,把东西都带好了。”车前的工作人员不停地对移民们说。双手都拎着东西的王大娘刚走到车门口,就被来自林业局的帮扶员李伟搀扶了下来。他一边接过王大娘手中的东西,一边说:“大娘,一路上辛苦了,您小心点,慢慢走。”

“我们今天一大早就来到这了,对联我们也都贴好了,鞭炮也放到每一户了。”李伟告诉记者,他们这些包户帮扶人员除了帮移民搬东西、负责移民一周生活用品的领取及发放到户、做好钥匙的交接工作,还与移民家庭结成了对子,一对一地进行帮扶,及时了解移民诉求,解决生活、生产中的困难,同时帮助移民尽快掌握日常生活中水、电、气等操作方法,以便他们尽快适应新家的生活、生产习惯。

“一楼是一厨一卫一厅三居室,二楼是三居室一卫,有室内楼梯,房子面积有150多平方米。室内木门、卫生间的洁具已经装上,电话线、有线电视、宽带网线和自来水都已经接通了。”楼上楼下转了一圈儿之后,移民孙军伟兴奋地告诉记者,“此前没来过,只看过新家的照片,想不到新家建设得比我们想象得还要好!我一直在郑州工作,原来回一趟远在淅川的家要六七个小时。现在好了,郑新快速通道就在村旁,以后回家只需要二三十分钟的路程,太方便了!”

顺着鞭炮、锣鼓、欢笑声,记者走进移民李玉堂家。

“好,好,好得很。”李玉堂乐呵呵地抱着一岁多的儿子,楼上楼下挨个房间转。

在客厅一角,摆着米、面、菜、油、鸡蛋等各种必备的生活用品,这是政府特别为移民们准备的,为了让移民们下车后就能做饭。

“这比俺以前的平房好太多了,俺家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李玉堂的妻子魏娟笑着说,“等一切安稳住了,要把家里收拾得漂漂亮亮的,这个春节,俺打算把淅川的娘家人也叫来,全家人团聚在新家过一个年。反正有地方住了嘛!”

这时一辆私家车驶入了村里,车上下来了五六个人,“我们不是从淅川过来的,我们是新李营移民村的。今天俺姐姐、姐夫从淅川搬过来,俺也过来帮忙。这以后都住得近了,逢年过节走亲戚就方便太多了。”一年前搬到郭店镇新李营移民村的王爱萍告诉记者。

“特别”卸车队

8月1日下午4时许,装载着移民家具的货车依次驶进郭店镇双岭移民新村,不少等候在那里的卸车队员们立即上前帮助移民卸车。在这些卸车队员中,100多名身穿绿军装的军人格外显眼,他们是驻新郑某部队的官兵。

“老乡,正忙着哩,卸车有啥困难,我们来帮你。”“哎呀,邻居们都在忙着卸车,我正为卸这大床的事头疼呢,你们来了正好!”部队官兵领着一路卸车队员走进村边的移民张定喜家院子里。

“大家一起来,先帮着把大件家具卸到院子里,然后再抬床。”话音刚落,卸车队员就一起到货车上,迅速帮张定喜一家把衣柜、大床、粮食、棉被搬运到院子里。

“太谢谢你们了!要不是你们帮忙,这可真不知咋办哩。”张定喜拉着帮扶队员的手感激地说。

与此同时,一支“绿军装”卸车队来到一户七十多岁老大爷家。“老大爷,人家都快卸完车了,你们咋还没卸车?”“就我们这几个老人搬不动,想着等邻居卸完了,帮咱卸车。”“让我们来帮你卸吧。”

卸车队员采用肩扛、手抬的方式,不到30分钟,就把老大爷家的物品抬下了车。 

某部队副营长告诉记者:“今天对于移民来说是个特殊的日子,对于我们军人来说也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八一建军节,能在这个日子里参加这么有意义的活动,我们很高兴。”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