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江城今变高新城
第二批 “瘦肉精”案本月上旬开审
四大项目招财进宝
举措创新数字刷新
新闻工作者争当交通志愿者
省人大常委会视察组
莅郑视察两院工作
村容村貌整治
坚持奖优罚差
半年绩效考核
二七六区第一
wx110830
公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江城今变高新城
“孵化器”扶植创业型企业“3551”计划招贤纳士

(上接第一版)2000年,被科技部、外交部批准为APEC科技工业园区;2001年7月6日,原国家计委正式批复武汉东湖高新区为“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武汉·中国光谷”诞生。

曾听过“美国有硅谷中国有光谷”的说法,如今终于身临其境,近距离感受到中国光谷——武汉东湖国家高新区的魅力。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根光纤,第一个光传输系统;这里建成了中国最大的光纤光缆光电器件生产基地,最大的光通信技术研发基地,最大的激光产业基地,光纤光缆生产规模居全球第一,国内市场占有率55%,国际市场占有率25%,光电器件国内市场占有率60%,激光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50%……这一串串闪光的数字,诠释了中国光谷的名至实归。

或许那些光纤光电类科技名词让你觉得晦涩难懂,但是当你看到连续开机三小时触之依旧冰凉、零辐射的LCOS显示屏;近一厘米厚的钢板上,激光镂空雕刻的苍劲有力的毛泽东主席诗词《沁园春·雪》;科技园区里太阳能、风能混合的新能源路灯;单点、双点触摸的智能电子板……你就会真切地感受到,光电科技,正在一点一滴地改变着我们的日常生活。

经过多年的发展,东湖高新区已经逐步形成了以光电子信息为核心产业,以生物、能源环保、高端装备制造业为战略产业,以高新技术服务业为先导产业的“131”产业格局。光谷生物城常务副主任闫忠宁告诉记者,目前,光谷生物城有生物创新园、生物医药园、医疗器械园等6个生物产业园区,占地一共28平方公里,他们准备在5年时间里投资150个亿,建设基础设施,为更多企业提供入驻条件。到今年年底,光谷生物城将引进300家企业,达到创造300亿元的产值,预计到2020年,将引进1000家企业入驻,达到2000亿元产值收入。

东湖高新区宣传中心副主任肖辉介绍,东湖高新区最近向社会做出八项承诺,着力打造政策最优、效率最高、收费最少、配套最全、服务最好的创新发展示范区、全国投资环境最佳高新区,力争今年实现总收入3600亿元,财政收入达到118亿元。

高校给力企业科研

东湖高新区是中国第二大智力密集区,聚集了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42所高等院校,56个中央及省部属科研院所,1个国家实验室,1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700多个技术研发机构,52位两院院士,20多万专业技术人才,80多万在校大学生,为园区企业科研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

在武汉华工激光工程有限公司,记者认识了接待媒体一行的公司经理杨乐天,得知他三年前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学生时代就曾在这里实习,觉得公司为自己提供的平台发展空间大,毕业后就直接留了下来,“经过三年的发展,我已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在这个激光行业中向更高的目标发展!”

武汉华工激光工程有限公司销售总监秦成英告诉记者,华工激光1971年创立,其身份就是华中科技大学的一个研发机构,在1997年才正式转制成立公司,但是华中科技大学依然是他们最大的股东。目前公司与华中科技大学仍保持着密切联系,依托华中科技大学多学科交叉整体优势,并以设在该校的“激光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成果为基础,2000年成为我国第一家以激光为主业的上市公司,也是华中地区第一家由高校产业重组上市的高科技公司。

东湖高新区对高校的研发力量很重视,据闫忠宁介绍,目前高新区已经建有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理工大学等多所大学科技园,园区在科技园里通过特殊的土地政策、产业发展优惠政策等支持这些高校科技园在产业园里进行孵化,进行产业化发展,“同时我们鼓励高校的老师在园区里个人开办创业型企业,也鼓励园区的企业与这些高校进行科研合作,如今效果已经显现,产生了包括华中科技在内的一些知名的高校科技集团、上市公司。”

“孵化器”扶植创业型企业

在东湖高新区,讲解人员不时提到一个词:“企业孵化器”。其实这只是一个形象的比喻而已,这里所说的孵化器,指的是培养、扶植高新中小企业的一个平台。高新区会选择技术含量高、发展潜力大的科技型、创业型企业,在企业创办初期举步维艰时,类似于禽蛋孵化过程中需要给予合适的温度、湿度等条件时,高新区会及时提供资金、管理、税收等多种便利,对企业进行“孵化”,以推动合作和交流,使企业慢慢“破壳长大”。

我国第一家企业孵化器——武汉东湖创业中心创立于1987年,至今已有24年的历史。在不断孵化自己的同时,东湖创业中心还将孵化器做成了一个产业,首创性地提出孵化器产业化理念,如今区内已有留学生创业园、大学科技园、光谷软件园、光谷创业产业基地等10多个孵化器,培育出长飞光纤、烽火科技、中冶南方、凯迪电力、多普达通讯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

目前,全区孵化面积超过125万平方米,在孵企业突破1300家,毕业企业1500多家。经过孵化器这个“高新技术企业摇篮”培育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涌现出一大批成熟的毕业企业,为武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后备力量。

闫忠宁告诉记者,园区在创业型企业的成果转化、股权激励、税收政策等方面采取了一些特殊的激励政策,引来众多创新创业型企业,创业星火燎原,“平均每个工作日注册企业就能达到9家”。

“3551”计划招贤纳士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人才是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的大事。比尔·盖茨曾经说过,如果可以让我带走微软的研究团队,我可以重新创造另外一个微软;福特也曾经为了得到一个人才,买下一个工厂。

从踏上武汉这片土地开始,记者就不止一次听到几个数字:“3551”,仔细打听之下才知道,这是武汉市为招贤纳士而制定的一项人才计划,具体说就是, 3年时间内,在5个产业领域,引进50个国际型领军人才,1000个高端人才。

对于荆楚才人盛况,“唯楚有才”的论断已让人感佩。如今,“楚再聚才”的雄心和气魄,更让我们惊叹。

截至目前,东湖高新区已经启动了四批“3551人才计划”项目,第五批“3551人才计划”申报工作即将启动,迄今为止,共资助了300个人才项目,对高端人才的资助总额达3.86亿元,已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近2000名,吸引了1万多名各类人才到光谷工作和创业,有61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6人入选湖北省“百人计划”。东湖高新区为了引进国内外创新人才不遗余力,对于世界一流团队,他们开出了最高一亿元资金支持的优惠条件。今年还将启动建设1.3万套人才公寓,着力改善高层次人才的居住环境。

楚地七月流火,同样火热的,还有武汉人发展高新科技的不懈热忱;之前的一场大雨,让浩瀚长江显得更加波澜壮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武汉人正借政策东风,扬帆起航,誓在长江腹地,建设一座高新科技城。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