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4下一版
本报
今日推出
《 》
本科三批开录
生源分布不均
我省11万考生
迈入二本院校
江城今变高新城
穆巴拉克笼中受审
引领中原崛起的强力引擎
新郑综合保税区昨通过验收
半年绩效考核 二七六区第一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江城今变高新城
打造“中国光谷”

本报记者 宋建巧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诗仙李白的千古名句,给武汉——这座中国腹地的特大中心城市镶上了“江城”的美誉。

聆听着长江雄浑的波涛声,乘着“九省通衢”的交通和商贸金融优势,千年江城以锐不可当之势来到新世纪,强劲的发展势头依然令人生畏。

2007年,武汉GDP突破3000亿;

2009年,武汉GDP突破4000亿;

2010年,武汉GDP突破5000亿。

“十一五”期间武汉地区生产总值犹如“跨栏跳”,2010年以5515亿元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5位,在省会城市中的排名更靠前。

但实力雄厚、势头强劲的大武汉,不仅仅满足于自己的“大”,更向往着“强”,向往着“新”,向往着更核心的区域经济竞争力。他们在发展钢铁、石化等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将目光转向了未来产业发展的前沿和高端——高新技术产业,自上而下采取一系列扶植措施,通过科技园区的示范引领作用,致力于将江城打造成一座现代高新城。

政府“筑巢引凤”

武汉把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当做未来发展规划的一个重要方向。

武汉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谢功卓介绍,市委、市政府早已确立了15个新兴产业的战略调整计划,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各个区也把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作为重点,加大力度,招商引资上项目。同时,武汉市不忘整治投资环境,继5月初在全市掀起“治庸问责”之后,7月份又启动了一场“城管革命”塑造城市新形象。谢功卓说,通过这些措施,武汉市致力于实现“城市建设脱胎换骨,产业革命升级换代”的目标。

武汉市发改委高新技术处处长汪先勇告诉记者,武汉市对产业的支持,重点在于对项目的支持,各相关部门协同工作,增加对项目发展的支持力度,同时加大对国家重大项目的管理力度,做好项目发展服务工作。

筑巢引凤凤纷来,惠普、富士康、辉瑞、法国电信、IBM等国内外知名高新技术企业抢滩武汉。今年3月至今,“不差钱”的央企看中武汉发展潜力,在武汉“工业板块”中投资100亿元,而且这些投资多数集中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带来了一批全新产品,填补了一批武汉工业领域的空白。

有努力,就会有回报。2010年武汉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2564.63亿元,同比增长24.8%;实现增加值883.1亿元,同比增长24.2%,占当年GDP的比重达17.2%。

南宋诗人袁说友游武昌东湖时曾有诗云:“一围眼浪六十里,几对寒鸦千百雏。野木迢迢遮去雁,渔舟点点映飞乌。”如今的东湖闻名的远不止她的“美貌”,更有她的财气,正所谓“财貌双全”。依傍这个国内最大城中湖创建的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主要经济指标保持29%以上的增幅,成为“十一五”期间湖北省创新活力最强、经济增长最快的区域。

东湖高新区创立于1988年,临浩荡长江,依东湖碧波,坐拥江湖之美,尽显钟灵毓秀,经过20多年的发展壮大, 目前规划面积已达518平方公里。1991年被批准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下转第二版)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