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版:崛起郑西 上一版3  4下一版
荥阳 崛起郑西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打造郑州新组团 建设省会西花园
荥阳 崛起郑西
历史之源 荥名初现 荥阳,历史悠久。根据中国字的形成,“荥”为水字部,而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源,所以自古人们在选择定居地时,首先考虑的都是接近水源。 河南地处中原核心地带,是华夏民族的发祥地和聚居地,文化底蕴深厚,不仅体现在有形的名胜古迹上,连大量无形的地名也渗透着历史文化的气息。河南现有127个县(市),从名称产生的先后顺序看:春秋

1月22日,温家宝总理在河南调研时说:“河南是中国的缩影,也象征着祖国的发展。我对中原经济区建设、对河南发展寄予厚望。河南这块古老的大地,一定能够通过中原经济区的带动焕发青春。”

肩负总理的期望,借势国家经济战略,凭借中原腹地厚重的历史积淀。“以重做铸重心”是郑州给自己的中心定位,也是郑州为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之国家方略,而这一惠及千里中原的经济春潮,亦如奔涌的大河,以滚雷漂橹之势,已经化作推动郑州都市区六城十一组团发展的源动力。

荥阳位居郑西十五公里,是河南省距省会最近的县级市。是象棋的故里、郑氏的祖地、阀门之乡和建筑机械之乡。近年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县(市)、全国科普示范试点县(市)、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市)、国家卫生城市、省级园林城市、河南首批23个对外开放重点县市和35个扩权县市之一。下辖9镇3乡2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风景区管委,人口60多万,面积908平方公里,其中城镇建成区面积17平方公里。

文化之源 名都卓现

古今中外的城市形成,莫不是因其独特的位置、优越的交通而渐进形成。荥阳也是如此,应水而生,因水而起,逐步成水运中心、经济枢纽,乃至天下名都。

据记载,荥阳在上古时期为高辛氏火正祝融之墟,祝融是传说中的火神,也有说法称他即是炎帝。所以荥阳在古代一度曾称“滎”阳,这个字包含了两个“火”。 在古代因为水运最为方便快捷,修沟挖渠又可以灌溉农田,因此各朝代都很重视水利工程。到夏禹治洪水时,在荥阳疏通黄河,达于淮河、泗水流域,初步形成水利规模。到公元前360年,战国时魏惠王在荥阳开凿了鸿沟,是中国古代最早沟通黄河和淮河的人工运河。自荥阳引黄河水流向东南大梁,与淮水、泗水、济水、汝水等汇合,这样既可以用于水运,又能灌溉农田,把荥阳同山东的定陶、河南的淮阳、陈等著名城市以及江淮一带都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贸易网络。秦、汉、隋、唐各代都相继开挖沟渠,如汴渠、石门渠、通济渠、广济渠等,都从荥阳受黄河水,形成了西连黄河、渭水、东通泗水、南接淮河的南北交通大动脉。南方的米粮、货物等,通过漕运到达荥阳,在荥阳设转输院,待黄河丰水期时再转输洛阳、长安。盛唐时期广武的三皇山桃花峪则是皇家果园庄,生产大量水果及粮食,运至洛阳、西京,供宫庭、贵族、寺院、僧尼之用。因此在当时,荥阳的作用相当于现在的大型码头,经济、文化都非常的繁荣。也正由于荥阳古时水涛波光,船只如梭,一片繁忙之景,才将“滎”字改为“荥”字,意思就是水之光华。

公元前230年,秦灭韩国后,为加强对中原地区的控制,在荥阳邙山建敖仓,储积大量粮食,派驻重兵,使荥阳一跃成为著名的军事镇。在随后的楚汉战争中,刘邦就是凭借虎牢之险、敖仓之粮逼迫兵力强大的项羽最终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的。《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王乃与汉约,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者为汉, 鸿沟而东者为楚 。”后来这一情形被展现在象棋棋盘上,被浓缩为“楚河汉界”,荥阳也因此成为中国的“象棋之都”。而刘项二人的斗争也随着中国象棋的流传,拼杀在了中国文化的骨髓里。

发展之机 宜居健康城

郑州对荥阳“打造郑州新组团”的总体定位,更是被赋予了全新的内容:荥阳是郑州都市区中一个功能相对完善的新城区,不是卫星城而是主城区,意味着荥阳不再是一厢情愿地追赶郑州的背影,而是两情相悦地无缝对接,意味着荥阳将享受更多、更直接的政策、项目支持。

过去是荥阳主动融入郑州,现在是郑州以战略的高度把荥阳纳入进去,这是全新的理念。荥阳的干部群众说,这让我们多年为之奋斗的“融入大郑州”的梦想,真正走向了现实。

荥阳,再一次被机遇垂青,被推向了大发展的前台。

大项目建设风起云涌、此起彼伏,进一步夯实了荥阳的基础,增加了发展的后劲。荥阳的后发优势再次凸显出来。

荥阳的决策者们清醒地认识到,致力于建设郑州新组团、省会西花园,谋求宜业宜居宜游的荥阳而言,生态是立市之本,是发展之本,是竞争力,是生产力。生态立市,既是一种产业,又是一种环境,不远的将来,荥阳这片土地定会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这里有鸟语花香,有小桥流水,有清新空气,有秀丽风光,真正成为人们生活、休闲、度假的乐园。

三产兴市。荥阳有“吃在上街,穿在郑州”的消费形态,要把荥阳人留在当地,把郑州人引来荥阳,必须大力发展独具特色的现代服务业,切实把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环境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宜居健康城落户荥阳,对荥阳来说是一个大机遇。

理想之向 幸福荥阳

荥阳历史名人

郑侠(公元1040~1119年):字介夫,海口人,郑侠见饥民流离失所,扶老携幼逃荒的情景,心里很难受,就画《流民图》进给朝廷,直接送给北宋神宗皇帝。神宗展视《流民图》后,长吁短叹,夜不能寐。郑侠生性忠耿,虽屡经颠沛,仍然不忘国家和百姓。当官时清正廉明,回乡时两袖清风,只带回一把尘拂,自号“一拂居士”。郑侠著作丰富,现有《西塘先生文集》20卷。福清城有一东西向大街名叫一拂路,城南建有一座“一拂祠”,这些都是为了纪念这位敢于为民请命的小官。

郑信:泰国国王,又名郑昭。泰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吞武里王朝创始人,泰国称为披耶达信王或达信王。

郑买嗣(860~909):唐末五代初大长和国一世国王。郑回七世孙。初为南诏清平官,南诏王隆舜时官至侍中,南诏末代王舜化贞时为相。公元902年(唐昭宗天复二年,南诏中兴五年),杀舜化贞及南诏家室,自立为王,国号大长和国。公元909年卒。

郑武公:郑桓公子,东迁始祖。

郑桓公:得姓始祖。周宣王把幼弟友封在郑地即郑桓公。后来,郑桓公的子孙以国为姓,从此就开始有了“郑”姓。郑桓公就是郑姓的始祖。

郑虔:唐朝学者、画家。诗词、书法、画俱佳,尤以山水画见长,玄宗皇帝为之题字“郑虔三绝”。

来源:荥阳网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