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版:崛起郑西 上一版3  4下一版
崔庙镇:创新提升促转型
高山镇:在实干中求发展
26
打造郑州新组团
建设省会西花园
[]
纸笔
ZZRB3
纸笔
xybtx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高山镇:在实干中求发展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高山之“仙”,乃为“阀门”。

高山,偏居于荥阳西南一隅,土地面积61.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不足3万。三十多年前,几个村民拿着一台废旧的阀门拆卸模仿,开始谱写自己的创业故事;三十多年后,16大系列、近2000种规格的各类阀门在高山遍地开花,并一度成为国内阀门产业的领头羊。“中国阀门之乡”,这个熠熠闪光的金色名片让高山名扬天下。

“交通不便,资源匮乏,土地贫瘠,广种薄收”是高山镇的真实写照。在这样的环境下,发展怎么办?如果“靠山吃山”,只能“坐吃山空”。窘困的地理环境赋予了高山人一种“坚韧不拔、奋发图强、敢作敢为、创新创业”的特殊意志品质。因此,高山人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从细微处抓机遇,在实干中求发展,紧紧抓住阀门在高山落地生根的契机,全民参与,全民创业,逐步形成了“村村组组有企业,家家户户马达转”的局面。阀门迅速成为高山的支柱产业,从最初生产低技术、小投资、高效益的排污阀为主,逐渐发展成为门类齐全、销售遍及全国各地的知名产品。

一招鲜,吃遍天。高山人就是靠阀门技术在市场中找到了自己的定位。

在改革与危机的赛跑中,高山找到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以及技术创新手段的缺陷,高山的阀门产业市场在逐渐萎缩,供大于求的现象普遍存在。尤其是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更加使高山经济雪上加霜,高山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2004年,高山镇组织召开了“二次创业誓师大会”,经过对当前形势的深入分析,一致认为:只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才能找到发展的出路;只有大力发展园区经济,走集约化发展道路,才能实现高山经济的腾飞。从2004年到2008年,依托中国铝业河南分公司排放矿渣废弃的场地及临近310国道的竹川至金谷堆沿汜河区域,规划建立了“荥阳市高山阀门工业集群区”,并大力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集聚,发展了碳素、机械加工、制造等相关产业。如今的高山镇已经发展成为以阀门、碳素两大产业为支柱,以机械加工、制造以及相关配套产业为链条的新型经济发展体系。

经过五年的发展,全镇国民生产总值由2006年的14.1亿元提高到2010年的29.3亿元,增长107.8% ;财政收入由2006年的2008万元提高到2010年的4046万元,增长101.1%;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6年的5792元增长到2010年的8970元,增长54.9%。在郑州市的综合实力排名也由2003年的第76位前进至现在的前20强,高山镇也获得了“国家卫生镇”、 “河南省中小企业创业基地”、“河南省阀门重点产业集群区”、“河南省先进文化乡镇”、“河南省文明镇”、“河南省环境优美小城镇”、“河南省最佳宜居乡镇”和“中州名镇”等众多荣誉称号,连续两年获得荥阳市“奋进杯”。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如果离开了“为民”二字,一切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连着民意。高山镇在近年来的发展中不是单条腿走路,而是坚持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坚持以民为本的社会管理执政理念,才会在发展的道路上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赢得发展的先机和挑战。

高山镇通过建立综治信访服务中心、群众信访接待站、便民服务中心、社情民意互动平台等载体,集中办理老百姓的合理诉求,解民困、平民怨,群众好评如潮;在2010年建成了集综治、信访、司法、社会法庭为一体的综治服务楼,组建了社会法庭,构建起“大信访、大调处、大综治、大稳定”的良好格局。从2004年至今,高山镇连续7年没有发生过刑事案件,连续7年没有发生过集体上访事件,连年被郑州市评为平安建设先进乡镇,这是乡镇发展中的奇迹,这在全省也不多见。

为民就要富民。高山镇在民生建设上,近年来投入了大量资金,改善群众生活质量。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镇区“五纵四横”街道总体框架建设和道路的绿化、亮化建设;二是改善人居环境,创建国家卫生镇,实施“合村并城”工程,对到镇区购房的群众给予每平方米40元到100元的购房补贴;三是保障群众生活,为全镇70岁以上老年人发放20元到100元的老龄津贴;四是对全镇所有公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行参合费补助50%;五是改善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改善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率先将学前教育纳入到公办教育范畴;六是增加群众就业,每年对农民工进行补贴性培训,创造就业机会。

为民就要乐民。2007年,高山镇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在19个行政村全部建立起了文艺演出队伍;2008年投资716万元建成了群众文化广场和文化站,在全镇建设游园21个。同时,积极推进“郑州市示范农村文化大院”建设,在全镇19个村分批建成了集教育培训、文化娱乐、书报阅览、体育活动为一体的村文化大院和农村书屋;今年,高山镇还举办了首届道德模范表彰大会,进一步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倡导了和谐文明的社会主义新风尚。

以文富民、以文化人,独具特色的“文化民生”,使高山人体会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幸福。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