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书屋取名之趣 夏 吟 许多名人学者在给自己的书屋命名时,或以文明志,或以文寄情,或以文自勉。人们可以从中领略到主人的精神境界,也从中得到有益的启迪。 著名历史学家、已故北京师大校长陈垣名其书屋为“励耕书屋”。励节高远,辛勤耕耘,体现出陈老皓首穷经、励精笔耕的学者精神。 著名语言学家王力教授说:“古人有所谓雕龙、雕虫的说法,在这里,雕龙指专门著作,雕虫指一般小文章,小意思。龙虫并雕,两样都干。”因此把自己的书屋命名为“龙虫并雕斋。”语言学家、《词诠》的编撰者杨树达说:“小是大的基础,大是小的发展;多是少的结果,少是多的基础。学问是一点一滴积累而来的。”所以,他把自己的书屋叫做“积微居”。 荀子有“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的名言。我国著名古文字学家商承祚,取荀子名言之意,勉励自己以“锲而不舍”精神研究学问,故把自己的书屋命名为“锲斋”。 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的作者姚雪垠的书屋为“无止境斋”,取“学无止境”之意,以明虚怀求索之志。 著名画家范曾的工作室起名“抱冲斋”,这是从成语“抱冲寡营”而来,认为自己还不够抱冲,意为要向“抱冲寡营”方向努力。 给书屋起名,是我国知识分子的传统。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晚年的书屋叫“老学庵”,是取“师旷老而学犹秉烛夜行”之语。表示要活到老学到老,生命不息,学习不止。明代著名文学家张溥,有一个闻名八方的“七录书斋”。张溥少时记忆力很差,后来找到多抄多读增强记忆力的方法,他高兴地说:“原来真是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呀!”从此,不论数九寒冬,烈日酷暑,坚持不懈地抄书背书,积累知识,终于成为著名文学家。为纪念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把自己的书屋取名“七录书斋”。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