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新郑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公园大地”项目落户宜居教育城
新郑中心城区新区第一新型社区建设稳步推进
加强秋田管理 夺取秋粮丰收
淅川山根移民到新郑
携手共建和谐新家园
创新管理出巧招 法律援助惠民生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创新管理出巧招 法律援助惠民生

本报记者 赵丹 通讯员 李夏

创新社会管理 共建和谐新郑

加大法律援助便民服务力度,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帮助群众维护合法权益……今年以来,新郑市司法行政部门创新管理,积极引导律师和法律服务工作者服务社会管理创新。

该市和庄镇香坊吴村的老高夫妇,年老丧失劳动能力,而三个儿子在协商老人的赡养问题上产生了分歧,村里的民调员多次做他们的思想工作,也没达成共识。后来,民调员将问题反映给分包该村的法律顾问张春林。张春林主动把三兄弟叫到一起,告诉他们赡养老人是每个子女的义务,并提出分种老人田地,按月给老人生活费,养老、看病等其他费用均摊的建议,最后老人的赡养问题得到解决。

“像律师和法律服务工作者成功调解基层矛盾的例子还有很多,自从实施这项措施以来,有效化解了许多社会矛盾。”新郑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自新郑市被确定为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后,该市司法局积极引导律师和法律服务工作者服务社会管理创新,把为民服务融入到各项工作中,开创了法律服务工作新局面。目前,律师和法律服务工作者解决基层矛盾纠纷197起,代理参加诉讼43起,代书法律文书430余份。

为使律师和法律服务工作者能够更好地服务社会管理创新,新郑市精心选派律师和法律服务工作者参与领导下访和接访活动,积极为政府决策和经济建设提供法律服务;组织律师深入企业,协助企业妥善解决内部的矛盾纠纷,为企业依法经营、依法管理提供良好法律服务;同时,组织律师送法下乡,举办法律知识讲座50余场次,赠送法律书籍两万多册,引导群众依法创业、依法经营;组织律师参与处理敏感性、群体性涉法涉诉工作,引导群众以理性方式反映利益诉求;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按照扩大覆盖面、贴近群众、快速便捷的要求,把法律援助机构建设的重点向基层倾斜,在乡镇、街道及工、青、妇、残、老等社会团体中建立了法律援助工作站,并发放法律援助手册,提高法律援助知晓率,简化援助程序,实现“咨询零距离”、“受理零等待”。

短 评

近年来,伴随着各项民生工程的全力推进,我们欣喜地见证了一件件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好事、实事相继完成,一幅幅顺民意、惠民生的景象如春风吹拂,温暖心扉。

“群众的事,就是我们自己的事。”这是新郑市司法行政部门的真情表白。让每一个老百姓都有诉说心声的地方,让每一桩矛盾纠纷都能得到化解,让每一个老百姓的合法权益都能得到保护,让每一个老百姓都能享受到法律的惠顾……把平安的福音传递到每一个老百姓的心坎,这就是新郑党员干部对“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诠释。

在笔者看来,对司法行政部门而言,民生就是解决一件件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矛盾和纠纷。实践证明,只有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把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作为推进工作的着力点,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稳定因素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立足点,才能真正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创新社会管理的力量和温暖。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