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4下一版
全市宣传思想文化
工作座谈会昨召开
中国航母
出海试航
便民工程如何告别扰民难题
坚定信念不动摇 履行职责求规范 执法为民见实效
努力为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政法保障
我市多项措施做好
消防安全教育宣传
我市去年投186亿
资金用于改善民生
省军区组织干部
到新密参观见学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调研组
来我市调研移民生产生活
开展高铁及在建项目安全大检查
适当降低新建高铁运营初期速度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从“一修路就堵几个月”到“市民基本没感觉”
便民工程如何告别扰民难题

曲昌荣

“郑州郑州,天天挖沟,一天不挖,不叫郑州”,这是一句曾经在老百姓中广为流传的顺口溜。顺口溜背后折射出老百姓对市政工程扰民的不满:好像没过多久,就有一条道路被堵上刨开了,并且一堵就几个月,市民直呼出行难,沿路商铺生意受影响。修路本来是件便民利民的好事,却往往办成了堵心事、窝心事。

这种现象当然不仅仅在郑州发生,别的城市也很常见。对此,施工方往往还很有道理:修路,难道不是为市民好?忍一时不便,怎么了?老百姓也承认好处,但常常想:隔一段时间刨一回,难道就不能一步到位吗?难道就没法子把这种干扰降到最低吗?真没有两全其美的法子,还是没往这方面努力呢?

好事副作用挺大,其实,很大程度上在于工作方法不细致。甚至只想完成任务,老百姓的抱怨压根儿没往心里去。

最近,郑州尝试改变,探索不扰民修路之法。有了这根弦儿,办法很快就有了:一是白天不修晚上修,不误通行;二是尽量零修碎修不大修,告别一堵几个月!

记者见到,最近一段时间,每天晚上11时到第二天凌晨6时,贯穿东西的陇海路损坏较为严重的路面,都有人员机械在抢修,第二天市民清晨上班通行不受任何影响。跟附近居民一聊,都说挺好。

郑州市委书记连维良的账是这么算的:如果道路非得等到实在不能用了再深挖沟搞大修,往往要堵几个月,看起来修好后能管用五六年,但堵路修路给社会造成的成本是巨大的。如果树立“早修早养、小修小养、勤修勤养、精修精养”的工作理念,每次都在晚上修好,每次修路即便只能管两三年,只要不给市民造成影响,总成本还是合算的。利用较少的投入,对市政道路进行及时养护维修,既可以避免因道路严重损坏后投入大量大修资金、避免断行影响交通,又可以保证将抢修对城市交通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同时,还可以延长道路使用年限。何乐而不为?

看来,施政时把老百姓的顾虑考虑进去,是两好合一好的事。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就在这样的细节里。如果我们每项工作,都多一些为民服务的责任感,多站在百姓立场上考虑问题,多算算无形的民生账,多想想办好事是否会引起群众的新抱怨,从小事入手,从具体抓起,我们的工作怎么会不赢得民心呢?

(原载 《 人民日报 》2011年8月10日 12 版)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