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镜鉴 上一版3  4下一版
太原的务实与坚韧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太原的务实与坚韧
太原煤炭交易中心的设立,助推山西煤业快速腾飞。
芦苇荡漾、鸟鸥翔集的汾河景区湿地公园,让太原这座城市别有一番韵味。
长风街附近高楼林立的住宅区,让太原充满现代化魅力。
太原多次举办大型机械设备展览会,为城市建设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本报记者 陶玉亮 文 李焱 图

ity

C

太原,“三代京华,五代陪都”,拥有2500年建城史。

晋中,晋商故里,因产生过全国第一家金融机构日升昌而闻名。

两个城市,相距20多公里,地缘相近,文脉相通。近些年,因地域空间的限制,太原向南拓展,晋中向北挺进,两个城市间联系越发紧密。20多年来,有关“太原榆次一体化”的议论、行动,其间的错综纠结,中间的起起伏伏,耐人寻味,反映了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也给人启示,体制的束缚一旦打破,城市发展的活力就如同决堤之水,源源不断地被激发出来。

1

太原榆次

一体化的波折过程

太原市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魏建庭评价说,与国内其他城市群相比,太原城市群启动较晚,具体实施推进较慢,整体尚未突破性进展,仍处在起步阶段。

应该说,这种评价切合目前太原城市群的现状。

太原城市群的关键点在太原榆次一体化,“太榆一体化”的提出是比较早的。上世纪90年代,“太榆一体化”率先由理论界提了出来。山西省社科院研究员张维胜,曾做过关于太原晋中合并的课题,课题中系统地介绍了二者合并的利好和可行性。

2002年5月,山西省委做出了太原市与晋中市加强经济区域合作的指示。

同年6月,太原与晋中区域合作启动。太原和晋中首批签订协议书两份,另外签订了8份合作意向书。

2006年,山西省委、省政府做出了“建设太原经济圈”的决策,同时启动了太原经济圈规划编制工作。

2007年时任山西省长于幼军在人大会议上,首次提出了太原与榆次同城化的设想,“太榆同城化”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

2009年11月22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中明确提出,要以太榆同城化为中心,将太原城市圈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清洁能源与技术创新基地、山西省对外开放的主要平台,具有浓郁地方文化特色和较强辐射作用的现代化城市圈。

2010年6月,袁纯清就任山西省委书记之后,在太原调研期间,认为“太原空间和产业发展空间有限,没有自己的腹地,需要重塑核心竞争力”,并提出将太原“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大都市”。

之后,太原城市群的讨论又成为一时的热门话题。

2010年6月18日,《太原城市群和经济圈发展研究》成为山西省19个转型发展研究课题之一,由时任省委常委、太原市委书记申维辰牵头。

2010年7月20日,太原城市群发展研究座谈会召开,太原、吕梁、晋中三市领导及三市发改、规划、国土等部门负责人到场,首次就发展太原城市群进行讨论。

同年7月29日,国家发改委有关专家抵晋,召开太原、晋中、吕梁三市相关负责人参加的太原经济圈和工业布局座谈会,力求得到更高层面的支持。

梳理太原城市群的决策、实施过程,给人的感觉是议论得多,进入实质性操作层面的东西少。魏建庭评价说。

太原市委办公厅调研员李树人总结太原榆次一体化的成果,也很谨慎。

2002年8月26日,太原、晋中分别在太原、平遥举行了“太原——晋中旅游专线开通典礼仪式”,互通了旅游专线车。

2002年12月3日,太原、晋中两地互通了共30台公交车,太原15台,晋中15台。目前日运营车辆增加到80台。

太榆城市路网全面对接,煤气同城供应,广播电视有线网络在2008年年底实现了对接。

尽管成效不明显,但毕竟迈出了几步。而这几步,也可能决定了今后的走向。

2

太原榆次一体化之惑

太原地处晋中盆地的北缘,西、北、东三面环山,地形北高南低呈簸箕形,“簸箕口”正对的,正是晋中平原。由于太原东西北三面高山阻隔,南拓是太原发展的唯一选择。

南拓,就碰到了晋中。

而晋中市的所在地榆次区,向东及向南均不宜进行大规模建设,环城东路以东地区地质灾害严重、环城南路以南基本农田分布集中。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的报告称,榆次以西北向拓展为宜。

这就决定了晋中要向北发展,就与太原南下的思路相接轨。太榆一体化有一种不谋而合的天然特质。

太原、晋中相距20多公里。太榆自古一家,从秦朝开始直到1949年,榆次一直属太原管辖。地域上紧密相连,文化上千年传承,两地民风民俗十分相似。太原榆次一体化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

然而,在融城的思路上,太原、晋中差异甚大。

太原倾向于将晋中的榆次等区县在行政上加以调整,拓展自己的发展腹地,也就是把榆次划归太原管辖。

但,晋中并不认可这个思路。

一位晋中官员说:“这一思路是太原方面一厢情愿,与晋中思路不一致。”晋中始终坚持在不打破行政区划的前提下,实现太原、榆次两地同城规划、一体建设、错位发展,打造核心区整体优势。

晋中所管唯一的一个区就是榆次,又是晋中市所在地,榆次在晋中的政治意义不言而喻。而且,榆次经济实力在晋中举足轻重,榆次经济总量占晋中15%左右,是晋中第三产业发展的示范基地,第三产业的比例达到60%~70%,是山西省产业转型的典范。

所以,“将榆次划入晋中的提法不科学、不妥当。将调整行政区划作为经济圈建设的手段,不仅操作难度较大,而且会极大地挫伤合作一方的积极性。”这种意见在晋中具有普遍性。

行政区划的纠葛,成为太原与晋中难解的命题。

然而,太榆一体乃大势所趋,魏建庭说,这层纸迟早要被捅破。

3

务实而坚韧的太原夯实自身

城市的发展必须立足其阶段性特征,不能好高骛远,这就是务实。太原的务实之处就是对其发展现状的准确认识。

有专家认为,太原已经开始了郊区化进程,但是还没有进入郊区化时代。太原市还远没有发展到人口大量自发地迁离中心城区的阶段,中心城对居民仍然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人口和产业仍然向太原市积聚。

太原市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魏建庭认同这个观点。

魏建庭说,目前,太原市在经济组织、对外开放、产业转型、文化发展等方面对周边城市和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依然不够。

魏建庭分析说,从世界范围内来看,经济区有5个发展阶段,即强合阶段、外溢阶段、布网阶段、整合阶段、耦合阶段。从太原市的经济发展现状来看,太原仍处在第一个阶段即强合阶段,他的结论是,太原自身发展仍然处在“吃不饱阶段”,把自身做大做强,是太原目前最迫切的要务。

从各方面的资料看,也印证了魏建庭的观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2010年太原综合排名65位(2005年为59位、2006年为64位、2007年为68位、2008年为68位、2009年为60位)。

太原与中部其他省会城市相比较,经济规模最小,城市综合竞争力也处在下游水平。

建设太原城市群,首先要把太原自身做强。这一观点在太原上下形成了广泛的共识,这体现了太原人的务实的一面。

此际,一个重要的人事任命颇引人注目。政声颇佳的原太原市委书记申维辰调任中宣部副部长。2010年9月29日下午,太原市召开领导干部大会,山西省委常委、组织部长汤涛宣布中央和省委的决定:陈川平任山西省委常委,太原市委书记。

陈川平,是从企业里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干部。1962年2月出生,山西省平陆县人。从1982年参加工作之日起就在太钢工作,先后担任过技术员、副段长、车间副主任、主任,2000年任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2001年任太钢董事长。

在陈川平任上,一个籍籍无名的钢铁企业——太钢,一跃而成为全球最大的不锈钢生产企业,是山西省为数不多的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优势产业。因成绩突出,2008年1月,陈川平被任命为山西省副省长。

就在9月29日召开的会议上,省委书记袁纯清也到会讲话。太原市委的一名干部认为,这个举动透露出两个信号:山西省委对太原的重视、对这次干部调整的高度重视。

就在这次会议上,袁纯清给陈川平的评价甚高。他评价说,陈川平曾长期在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担任主要领导,2008年1月后任副省长,是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陈川平同志政治素质好,熟悉经济工作特别是工业经济工作,实践经验和管理经验比较丰富,组织领导能力比较强。思想解放,思路开阔,改革创新精神强,有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工作热情高,务实敬业,处事冷静、果断,执行力强。

2010年11月底,陈川平率队赴西安、郑州市进行考察。11月30日到12月2日,对西安的曲江新区、西安高新区、城中村的拆迁改造进行了考察。12月3日至4日,对郑东新区、郑州的产业集聚情况进行了考察。

这次考察,给陈川平震动很大。太原日报跑时政线的记者杜星亮说。

最全面反映陈川平施政理念的是随后召开的太原市委九届七次全会。在2010年12月24日~25日召开的全会上,提出了“建设一流的省会城市”的目标。具体而言,分为三个重点,建设“一流的新兴产业基地”、“一流的自主创新基地”和“一流的现代宜居城市”。

——建设“一流的新兴产业基地”。把发展新兴产业作为主攻方向,下工夫壮大规模、提升水平,形成一批一流产业集群。要建设世界一流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世界一流的“以不锈钢和镁合金为主的新材料产业集群”和全国一流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打造“环渤海和黄河中游地区现代物流中心”、“华夏文明看山西的旅游中心”、“国际性的专业会展中心”和“区域性金融中心”。

——建设“一流的自主创新基地”,紧紧抓住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带来的机遇,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高科技企业,构筑绿色产业发展模式,努力建设全国一流的自主创新基地,成为全省转型跨越发展的引擎。

——建设“一流的现代宜居城市”,就是建设一流新城,建设蓝天白云之城,建设青山绿水之城。在城市南部、汾河两岸建设国际一流、组团式布局的新城,5年初具规模、10年全部建成。新城建设要成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精品,成为承载现代文明的传世之作,成为“第三代城市”的典范。

陈川平说,任何事情都要一分为二地看,先发制人是优势,后发制人更有力量。我们现在落后了,但落后并不可怕,只要坚定信心,充分借鉴他人经验,博采众长,扬长避短,把后发优势发挥到极致,一定可以后来居上,实现赶超跨越。

陈川平自信地表示,不要怕暂时的落后,只要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方法对头,再有一大批立说立行、敢闯敢拼的干部,带领群众苦干实干,就一定能够比其他城市干得更好。

一切都是围绕做强太原自身。

太原,“三面环山,汾水中流”。沿汾河两岸,太原修建了大型公园,记者7月中旬在太原采访,在汾河公园徜徉,只见河面宽敞,河水清澈,两岸绿树成荫,鸟语花香,陪同的太原日报副总编徐大为说,这里是太原人休憩、放松的绝佳胜景。汾河公园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修建,太原人立足现实,坚忍而行,条件成熟了就向前推进一步,一直到现在修了十几公里。

这是太原人精神的集中体现。在推进太原都市圈建设中,也充分体现出了这种务实和坚韧。有了这种务实和坚韧,太原一定会“后来居上,实现赶超跨越”。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