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美债降级的根源与后果
追逐财富会使公德堕落吗
交了罚款可超载
辟谣,你信还是不信
茅盾能勇夺茅盾文学奖吗?
官员愿意接谁的电话?
用法治的力量破解“潜规则”
用公开透明推动改革大业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辟谣,你信还是不信

近来舆论场煞是好看,由红十字会和故宫领衔的两场博弈大战仍在上演,而且大有成为经典连续剧的后劲儿。昨日,两大主角又占据了媒体的显要位置,同声辟谣,当然是各为“自家事”: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司局级以上领导每人两辆豪华公车”的说法纯属谣言;故宫称所谓清宫旧藏木质屏风浸水实为除尘处理。

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部门,在当下这场博弈中交集却很多,其中之一便是越来越及时地辟谣。放在几年前,或者即便是今天的某些部门和领域,官方能够及时辟谣,回应公众质疑,所体现出的开放与灵活都会受到各方的肯定与褒扬。官方不再含糊其辞或者固守“沉默是金”,正是成熟和重视民意的体现。这是件好事,也是个进步。

可是新的问题又来了,似乎越来越多的辟谣,公众听了只是“一笑而过”,率直者更会忍不住打趣:这,你也信?

客观说,公众不相信并不意味着官方辟谣是在说假话。但是,不相信的结果显然与辟谣的目的背道而驰。

首先,辟谣不能简单否定,只给结论不见证据。如果将公车数量、品牌、配备情况等详细信息公布,是不是比直接否定“领导每人两辆豪华公车”更具说服力?如果故宫每件珍贵文物何时“保养”、如何“保养”的信息都清晰可查,是不是“屏风门”的谣言就不会得逞?

其次,辟谣不能只说半句话。在这方面,湖南省教育厅是个典型:早新闻中,湖南省教育厅新闻中心主任李让恒被爆力挺高校乱收费,口出狂言“1万块钱,不算大事”。中午时分,辟谣的声音就出来了——湖南省教育厅迅速核实情况,并称李让恒并不是湖南省教育厅干部,只是外聘人员。

再次,不能总是自我辟谣,更须第三方的独立调查与监督。这正是目前很多辟谣被质疑,难以取信于民的症结所在。 白 蕊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