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美债降级的根源与后果
追逐财富会使公德堕落吗
交了罚款可超载
辟谣,你信还是不信
茅盾能勇夺茅盾文学奖吗?
官员愿意接谁的电话?
用法治的力量破解“潜规则”
用公开透明推动改革大业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用法治的力量破解“潜规则”

工作压力大,办事不容易,结婚不轻松……我们都期望生活更好些,但现实世界并不那么随心,人生充满着不确定性。求学就业,寻医问药……但凡生活中遇到难题,都离不开“关系”:找同学,托朋友……这往往让人心力交瘁。(《人民日报》8月11日)

如今,一些人不管遇到什么事,总喜欢托人情、找关系。不这样做,他们就觉得不踏实,就会很焦虑。由于“潜规则”奉行者相信通过潜规则可以摆平任何事情,一旦遇上“麻烦事”,他们首先想到的是托关系、走后门。例如,一旦在路上闯红灯被交警拦住,就习惯性掏出手机,赶紧找熟人疏通关系。至于上学就业,寻医问药……但凡生活中遇到难题,就更离不开“关系”:找同学,托朋友……总是让人心力交瘁,焦头烂额,似乎不动用“关系”,就没有安全感。

“潜规则”盛行是一种反法制现象,是我国长久以来人治社会的余毒。在一个法治社会里,法律是一切人包括政府官员的最高行为准则,而“潜规则”恰恰要把体制内事放到体制外去解决,坚决不按法律和规则办事。它遵循的是权力至上、金钱万能和人情第一,坚信权大于法、钱大于权。这严重影响社会公平,给“无权无势”、没“关系”、没“背景”的普通大众带来更多焦虑,是建设法治社会的大敌。

“潜规则”大行其道,首先是因为我们的规则存在着漏洞。人们习惯性地“找关系”,说明社会规则有漏洞可钻。在社会转型期,有更多的真空地带让人情可以被当做交易的筹码,人们更加倾向于“暗箱操作”、不守规则。其次,是因为社会上存在着“潜规则”文化。讲人情、论关系在中国源远流长,短时间内很难改变。明知道“潜规则”违法,但操作者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能摆平往往意味着个人或者单位的能量,摆平一件事,不管这件事是多么恶心的事,一些人都可以拿来吹嘘。最后,还与权力失去监督有关。一些公权力的掌握者,一旦拥有了权力,就自以为无所不能,能摆平一切事情。而一些先富起来的人,在经济上富裕的同时,道德素养、财富品质却没有跟上,在巨大的财富面前迷失了自己,以为用钱可以摆平一切事件,显得狂妄而无知。

要让“潜规则”失去市场,关键是要加强法制建设,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用严密的法律来弥补和修复社会规则中的漏洞;其次,要对公权力加以严格的限制和监督,使公权力的运行置身于公众和社会的监督之下。最后,还要加强公民法治教育,引导公众树立法律至上、规则第一的理念,使法治文化代替“潜规则”文化,让“潜规则”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孙瑞灼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