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市县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新郑“三规合一”建新型社区
提升工作效能
完善政企沟通
农民工打赢120元工资官司
新密改建龙潭大桥
登封地税局前七个月
入库房产税同比翻番
16年前失手杀人
16年后投案自首
中牟县领导分包移民村
荥阳将对大病患儿实施救助
学校门前筑起“生命防护线”
一个助学活动 千余学子圆梦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一个助学活动 千余学子圆梦
五年爱心接力发放590万元助学款

本报讯(记者 谢庆)今年7月,荥阳市贾峪镇学生朱世聪收到了河南工业大学录取通知书。与其他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同学兴奋的心情相比,他一点也高兴不起来。父母都是农民,母亲身体不好,常年有病吃药,家里小弟弟才6岁,全靠父亲一个人打点零工挣钱养家。但就在半个月前,父亲却意外遭遇电击,离开了人世,让本来就贫困的家更是雪上加霜。现在,自己上大学的花费可咋办?

转眼一个月过去了,记者再见到朱世聪时,发现他的脸上浮现出笑容。原来,他上大学的学费得到解决了,是共青团荥阳市委的“同献爱心,共铸希望”助学活动,为他找到了一位企业家,承诺资助他大学四年的学费,这让他们全家人心里都一下子轻松了好多。

据共青团荥阳市委书记朱桓霈介绍,今年,共有107名像朱世聪这样的贫困大学生、中小学生通过“同献爱心,共铸希望”助学活动,得到了共计100余万元的助学款。

共青团荥阳市委的“同献爱心,共铸希望”助学活动从2007年开始启动至今,每年都对贫困大学生、中小学生等实施资助(本报曾多次报道)。五年来,共为1323名贫困学生发放了共计590万元的助学款,为1000余个贫困家庭解决了生活困难,提供了有效帮助。同时他们还将活动的内涵从“助就学”延伸扩大到“助就业”,帮助解决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

2007年他们联系资助的第一批大学生,共68名,现在全都毕业了。为了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荥阳团市委已协调企业为他们预留了49个工作岗位。但从目前了解到的情况看,约有20名大学生通过自己努力找到了工作,其他的学生,只要有需求,团市委都会帮助他们找到就业岗位,早日回报家庭,回报社会。

2007年,本报以《站在母亲柔软的肩头起飞》中报道过的贫困大学生杨帅,是第一批受资助的,他已从华中科技大学毕业,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了工作,目前在广东佛山一家国内知名企业做电机技术研发工作,第一年年薪8万。杨帅在电话中告诉我们,是团市委和张总(资助企业家)给了他改变命运的机会,他感谢张总和众多爱心人士,也将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回报社会,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将这份爱心接力传递,广泛散播。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