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充满创新智慧的商业模式
是另一种城市悲情
“民工不想弄脏座椅”
这份假文件背后有多少诡异谜团
多少“幕后哥”闷声发大财
天壤之合
无关冷血与伟大
“安保之星”
“最美奶奶”
舍己救人彰显朴素大爱
不要让“穷孩子”的春天蒙灰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是另一种城市悲情
“民工不想弄脏座椅”

是另一种城市悲情

“民工不想弄脏座椅”

昨日,一张“一位不想弄脏座椅的民工兄弟”的照片在网上热传,照片中,一位民工坐在公交车座椅下方的台阶上,将空空的座位留给其他乘客,据上传此照片的网友“好瘦的胖仔”描述,这位民工兄弟是不想把公交座椅弄脏。许多网友感慨,一个人的素质与学历、经历、身份无关,这位民工兄弟的行为让有些公然不讲公德的人脸红。也有网友在思考:是什么让这位民工兄弟选择了如此坐法?( 8月15日《成都晚报》)

读罢这则新闻,笔者感到一阵心酸。网友们“可爱可敬”、“美德”、“高尚”等美丽词汇,掩饰不住“民工不想弄脏公交车座椅而坐台阶”的城市悲情。

是什么让这位民工兄弟选择了如此“坐法”?是他们由来已久的身份谦卑。

“农民工”这一称谓本身就很刺耳,而他们的下一代,则被冠名为“农民工子女”。长期以来,由于工作环境恶劣、工作条件差,也由于观念生活方式的原因,农民工的衣着不如城里人干净、时尚;他们说话南腔北调,不如城里人的普通话好听;许多时候,在生活和工作的双重压力之下,他们表情木然,目光呆滞,不像城里人笑容可掬,神采飞扬,等等,这一切成了“农民工”特殊的身份标识。这样的身份标识,人为地把他们与城市居民划开了界限。

而现实中,农民工辗转不定的工作,艰苦的工作环境,以及户籍、住房、子女入学、社会保险等诸多问题,使他们很难真正融入城市,过城里人一样的生活。农民工兄弟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建设美化着城市,但城市却没有让他们的生活变得美好起来。

要想使农民工真正融入城市,变“农民”为“市民”,首先要提高他们的生活品质,要改善他们的生产工作环境,特别是要从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子女上学和保障性住房等方面入手,让他们享受和城里人同等的待遇,从而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稳定感和归属感。

网上照片中,民工坐在公交车座椅下方的台阶上,身旁留着空空的座位,这不应该是一座城市应有的和谐之景。让农民工成为“真正城市主人”的愿望,也不是网友们振臂一呼就能实现的。只有我们的政府和社会各方面持续不断的共同给力,让农民工跟城里人一样,过上幸福而又有尊严的生活,“民工不想弄脏座椅”而坐台阶的悲情一幕才不再重演。 张成利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