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文娱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迈向现代都市的郑州豫剧
英《世界新闻报》
前大牌记者被捕
选出国宝
讲解小明星
“演员”郭美美
中原诗群
走在前列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迈向现代都市的郑州豫剧
——京沪豫三地专家点评《斗笠县令》
本版图片《斗笠县令》剧照由市文广新局提供。

本报记者 李 颖

昨日,记者从郑州市文广新局获悉,由该局选送的两台剧目——大型原创舞剧《水月洛神》和新编历史剧《斗笠县令》双双荣获第12届河南省戏剧大赛金奖。《水月洛神》本报曾多次给予重点报道,《斗笠县令》则于不久前才“立”于舞台之上,如同《水》剧一样,《斗》剧的创作、诞生无不渗透着诸多领域领军人物的心血。

豫剧现代化美学理念的实践

赓续华(《中国戏剧》主编、戏剧评论家):随着中原地区的现代化与都市化进程,豫剧也不应完全固守着传统的农民趣味,而应该有与时代审美相对应的艺术调整和风格追求,让豫剧在保持地域风貌的同时,有一些适应时代审美的创新之作。《斗笠县令》在这个方面所作的探索非常可贵,它呈现出豫剧更为大气、精致的一面。

吴亚明(河南省艺术研究院副院长、青年文艺评论家):这是部很精致的舞台作品,比如灯光、舞台等都很用心,整体感觉这出戏比较沉稳,舞台呈现比较成功,已经具备了都市戏剧的品格。

李仲党(河南省音协常务副主席、作曲家):这出戏从剧本到导演,包括对音乐的要求,都传达出对传统豫剧现代化的诉求,并且在舞台呈现上和谐地展示了出来,观众的掌声证明豫剧的基本观众对这个方向是认可的。

黄海碧(国家一级导演、艺术评论家):《斗笠县令》可以看做由传统戏曲向现代戏曲的华丽转身,打通了一条由农村演出市场走向都市演出市场的道路。

戏曲应保持对现实的观照

高小立(《文艺报》副主编):这个戏现实意义强,容易引起共鸣,这种共鸣更多的是对剧情和塑造的为民造福的“曹谨”的肯定。《斗笠县令》对于清官形象的塑造也是一个突破,过去一写到县令都是喜剧化的小人物或者固定为丑角化的习惯脸谱,而这次则是完全文人化正剧化的表现,古今观照相通,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刘景亮(河南省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著名戏剧评论家):《斗笠县令》提炼出的“勤政为民”的中心思想和现实对照,引发很多新的联想,实际上是在历史与现实之间架设了坚实的思想感情桥梁。此外,舞台语言上也有意识地与现代接通。粗略统计,整场演出观众鼓掌达33次,之所以如此,与演出对现实的观照分不开。

赓续华:整场戏通俗且高雅,高雅而又贴近观众,是真正尊重观众的诚恳之作。观众反响强烈,足以证明观众对此类作品是有需求的。如何在保持豫剧表演娱乐成分的同时,提升品位,追求思想深度,《斗笠县令》提供了新的经验。

郭志华(河南省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副处长):《斗笠县令》立意具有强烈的时代性,一方面表现了海峡两岸在100多年前的交流和血浓于水的同胞关系,二是表现了古代官员的亲民意识和以民为本的精神。曹谨身上体现了当代官民关系、民族关系的和谐理念。

刘玉琴(《人民日报》文艺部副主任、文艺评论家):《斗笠县令》中体现的古人的民本思想和今天执政党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理念结合得十分自然,因此这个作品符合时代精神,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且具有生命力。

王蕴明(原中国剧协分党组书记、著名戏剧评论家):《斗笠县令》的思想核心是“执政为民”,这与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要求相一致,可以说正逢其时。

吴亚明:这部戏很有现代气质,是对传统戏剧进行的一次全方位的现代化转型,它属于清官戏,但其舞台面貌又迥异于传统的清官戏,表现在主题思想上,适度强化了民本思想,这和当代主流社会意识形态完全契合。

一度创作提供了坚实基础

毛时安(上海市政协常委、著名文艺评论家):这出戏表面上似乎没有正面冲突,但是观念、情感、意志的冲突从头到尾贯穿始终,使得这部戏看起来很精心、很有震撼力。此外剧本的文学性很强,但不仅指文辞修养,还包括剧本的内涵和意蕴。

刘景亮:整场戏事件坚实,冲突强烈,细节丰满。我认为编剧是很见功力的。

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和谐统一

李其祥(河南省舞台美术学会会长、舞台美术家):舞台综合体现是优秀的,在视觉上为全剧的呈现起到了支撑的作用。同时,舞台美术也充分调动了观众的情绪,通过情感参与交流,共同创作,构建了一种全方位的身心感受空间和交流空间。

刘玉琴:舞美设计简洁大方,有地域风情。机关、巧合、推拉等等都是比较适合情节的向前发展。这部戏努力做到了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结合。

吴亚明:音乐的运用很有现代感,和我们过去的音乐有区别,借鉴、吸纳了歌剧的创作表达手段,新颖且有现代气息。

黄海碧:舞美和服装营造出的浓郁泰雅风情,为戏铺排的异域角色,导演运用灯光所雕刻的戏剧灵动和舞台层次,是一种清新的气象,不仅使这个戏获得了化腐朽为神奇的提升,也刷新了郑州豫剧院以往所有剧目的气质,变得雅致、清丽了许多。

毛时安:整个戏的舞美、灯光、服装、音乐等都很给力,导演组合得很完美、很精致,所以这个戏的品相很好。

李仲党:整场戏在音乐配器方面有很大的突破,对河南戏剧音乐在描写音乐和幕间音乐包括在核心唱段配器方面的音乐创作是个启示,为河南戏曲的音乐融入了新鲜的血液。

创造性表演为全剧添彩

赓续华:刘昌东的表演很有深度、非常从容,虽然是男主角,但是绝不张牙舞爪,会觉得他内心有东西,有体验,会发现豫剧的表演也在改变,这个改变就是往成熟、精致和艺术化转化。

黄海碧:扮演曹谨、曹夫人的两个演员表演分寸上拿捏十分到位。角色的塑造、唱腔的处理都非常细腻和委婉。

吴亚明:豫剧院的演员实力确实非常强,主要角色比较出彩,次要角色也同样精彩。总的来说,这个戏达到了“简化、深化、强化、美化”的“四化”要求,十分成功。

刘玉琴:好演员能把全剧演绎得雅俗共赏,《斗笠县令》的表演把正剧的因素和喜剧的因素结合得很巧妙。尽管如此,全剧从头到尾的表演依然很朴实,不失戏曲和豫剧表演的独特风格。

刘景亮:二度创作和整体的内容是统一的,都非常大气,特别是导演的调度很具有张力,对观众的情感刺激力也很强烈。

王蕴明:《斗笠县令》的主要演员在扮相、表演、唱腔上都十分成熟、出色,群众演员也很投入,郑州豫剧院演员实力很强。

新闻回放

7月29日晚,由郑州市豫剧院精心打造的新编历史剧《斗笠县令》在河南艺术中心大剧院成功首演。该剧表现了清道光年间河南怀庆人曹谨由福建闽县调任台湾省凤山县令,赴任后勤政爱民造福当地民众,甘丢“乌纱帽”也要为当地修圳引水的感人故事。

该剧由著名剧作家、中国剧协副主席罗怀臻和著名剧作家、河南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姚金成共同担纲剧本创作,著名戏剧导演李利宏担任导演,著名作曲家耿玉卿、汝金山作曲,著名舞台美术家黄永碤任舞美设计,享有“灯光诗人”美誉的金长烈任灯光设计,著名服装设计师秦文宝任服装设计,舞蹈家孙大西任肢体语言设计。

罗怀臻阐释了创作思路,他说,该剧是以现代人视角和当代人情怀,通过对曹谨这个不同于一般“清官”形象的艺术人物塑造,进一步弘扬“当官为民”这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顺应广大群众的心理期盼,主人公“曹谨”身上集中体现了一种贯通古今的中国知识分子的高尚情怀,表达了海峡两岸人民血浓于水的情谊,也反映了当今社会所倡导的“执政为民”的民本思想和责任意识。

观看演出的省内外专家和省戏剧大赛评委一致认为,《斗笠县令》将豫剧当代人文情怀和戏曲现代化理念作为创作起点,敏锐捕捉到了当下的时代精神和审美趋向,观照当下,贴近民众,完成了由传统戏曲向现代戏曲的华丽转身。

如今,《斗笠县令》已确定于9月参加中国第二届豫剧节,并入选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还将参加中国戏剧节的选拔,在更大舞台传播中原传统文化,展示郑州现代都市文化姿态。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