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视觉新闻 上一版3
最美的“鞋垫奶奶”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最美的“鞋垫奶奶”
一双双鞋垫,一针针线脚儿,老人都仔仔细细地完成。
沧桑颤抖的双手缝出了无以数计的爱心鞋垫。
由于年事已高,老人每次纳鞋底儿都要借助穿针器。
幸福的家,让老人老有所依。
志愿者们照顾奶奶的同时也学会了纳鞋底这门手艺活儿。
老人爱说爱笑,和她聊天,经常感受不到她的年龄。
社区工作人员对老人敬爱有加,一有时间,就会陪老人出门走走、散散心。

策划 杨 光 王 璇

图片 宋 晔 文字 党贺喜

实习生 戈正禄 王 露

通讯员 聂思民

在文化路街道办事处文丰社区,有一位90岁的党员老太太。她以爱心、信仰在“阳光空气和土壤”中获得了一项最特别的荣誉—— 最美的“鞋垫奶奶”。她说她做鞋垫做了十多年,自己也不清楚到底做了多少双鞋垫。老太太纳好的鞋垫送到了军营,送到了灾区,送给了街坊邻居。

这位最美的“鞋垫奶奶”叫刘桂梅,1921年出生的她已经90高龄,1988年,她从安阳豫北纱厂幼儿园退休后一直在郑州定居。1998年抗洪水,前线鏖战急。“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希望为抗洪贡献点力量。”刘老太说,她当年赶制出来了几百双鞋垫寄到抗洪前线。“我一天做下来,可以纳两双鞋垫呢!”12年了,刘老太究竟纳了多少双鞋垫,重要的并不是确切的数字,而是12年爱心不辍的叠加。老太太纳好的鞋垫送到了军营,送到了灾区,送给了街坊邻居……就在刚刚过去的八一建军节,老太太又给驻郑某部送去了300双鞋垫。

今年七一前夕,老人所在的文化路街道办事处党工委登门慰问,送来500元慰问金。可是,光转交慰问金就足足“推让”了十分钟:“我生活过得去,不能再给组织添麻烦了,你们还是去慰问最应该慰问的贫困党员吧!”无奈收下慰问金之后,老人又向街道和社区负责人建议说:“我想把这500元钱捐出去,方便大家组织娱乐活动!”

“敬人者,人恒敬之。”对这位90岁老党员的爱心之举,文化路街道办事处和文丰社区更是敬爱有加——逢年过节,街道党工委看望老人已成定规;社区的年轻人不定期地给老人送来破旧衣服,弥补老人纳鞋垫的原材料短缺;辖区内,“爱心联盟”志愿者服务团,与老人结下了隔代之亲,志愿者们对老人细心呵护,成为老人的“开心果”。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