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重要新闻 4下一版
军民融合兴中原
持续融合
公交更舒服更快更便宜
我省今年60.3万人考上大学
嵩山文明研究会
成立学术委员会
习近平同拜登参观都江堰
灾后重建项目和水利枢纽
我市党政考察团赴新乡学习考察
新型农村社区和新型城镇化建设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军民融合兴中原

豫 军

(一)胡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必须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

这是我们党拨开历史云雾、把握时代脉搏、顺应发展大势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做出的重大战略抉择。

(二)有文字记载的人类文明史,弥漫着绵延不断的烽火硝烟,不断向人们揭示一个既古老又新颖的命题:处理好“犁”与“剑”——即经济与国防的关系,关乎国家强盛与安危。

清末白银储备世界第一,可八旗羸弱,鸦片战争丧权辱国。有“犁”无“剑”的教训发人深省。

冷战时期的苏联要“大炮”不要“黄油”,使经济建设陷入窘境,导致国家解体。有“剑”无“犁”的悲剧历历在目。

前事不忘,后世之师。历史的警钟仍在震荡:“兵不强,不可以摧敌;国不富,不可以养兵。”经济与国防,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必须并驾齐驱、同举翱翔!

(三)恩格斯指出:“暴力的胜利是以经济的力量,以经济情况,以所拥有的物质资料为基础的。”没有经济支撑的国防,是建在流沙之上的“海市蜃楼”。

马克思认为:“军队不生产谷物,但生产安全。”没有国防荫庇的经济,是轻轻一推就会倒下的“泥足巨人”。

(四)历史的命题往往具有穿透时空的力量,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上下求索。翻开厚重的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富国与强军始终是我们党执著追求的宏伟目标。

新中国成立伊始,毛泽东同志坚持“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寓军于民”,一手抓经济,一手抓国防;

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提出“军民结合、平战结合、以民养军”,把国防建设放在国家经济建设大局下行动;

世纪之交,江泽民同志强调“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大力协同、自主创新”,在经济发展基础上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每一段艰辛的跋涉都是一次经验的积累,每一项成就的取得都是一次思想的洗礼。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我们不断升华着对建设发展规律的理性认识,努力探寻着富国强军的科学路径。

(五)有一些意义重大的时刻注定要定格于时空坐标,成为永恒。

2009年7月24日,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围绕走出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发表重要讲话,系统阐述了“军民融合”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今年全国“两会”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首次将军民融合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从“军民结合”到“军民融合”,尽管仅仅一字之差,凸显的却是历史的跨越,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围绕大局、服务大局的责任与担当,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作风与品格,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探寻真理、把握规律的勇气与智慧,为国防和军队建设指导思想注入了新的内涵,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为走富国与强军道路开辟了新的征程。

(六)融者,融入、融洽;合者,合拍、合力。

把不同的事物合成一体,使其比单一事物更有价值和效能,就是融合。

把国防和军队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使其同频共振、一体推进,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就是军民融合。

(下转第三版)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