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新郑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故里简讯
上级关注
葡萄种植酿就“甜蜜事业”
河南达利食品有限公司10月份投产
图片新闻
新郑再次入围全国县域
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
增强服务意识
优化发展环境
新郑技防工程构筑城乡安全网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葡萄种植酿就“甜蜜事业”
——新郑市城关乡王刘庄村葡萄园见闻
城关乡王刘庄村张长久种植的葡萄喜获丰收。

本报记者 赵杰 刘栓阳 文/图

编者按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宣传部、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等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在新闻战线广泛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意见》,新郑市新闻中心迅速行动,并分派记者进一步深入基层,走进群众,多创作鲜活、有分量、有生命力的稿件。从本期起,本报开设《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栏目,在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中增进群众感情、强化群众视角、回应群众关切,不断提高新闻宣传质量。

眼下正是葡萄收获的季节,记者慕名来到新郑市城关乡王刘庄村采访,只见一串串碧绿翠紫的葡萄在阳光的照射下格外诱人。

走进园内,一个忙碌的身影正在葡萄枝下穿梭,他就是园主老张。知道我们是来采访时,年近六旬的张大爷腼腆地笑了:“我种的主要是红提、美人指,这些品种颗粒大、糖度高、品质好,销路可好呐。别看葡萄小,种植学问大着呢。”

在张大爷的带领下,我们边走边欣赏着园内美景。

“葡萄上架打顶的时候,要分花前、花后,掌握好幅度。”

“收完葡萄,给苗埋土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埋土厚度、施肥力度、浇水次数。”

……

谈起葡萄的管理技术,张大爷头头是道。11年的种植经验加上勤劳的双手,使他从一名不懂葡萄种植技术的“门外汉”成为地地道道的种植能手。

1990年,张大爷从乡政府带回来由乡里出资引进的800多株葡萄树,在这片3亩果园里种下了“希望”。他起先是摸索着干,但因缺乏经验,和村里其他种植户一样也遇到了许多技术难题。了解到种植户遇到的问题,乡里专门请来了技术员,和种植户同吃同住,共同攻克难题。为了进一步提高葡萄种植技术,他们还经常到周边县市的葡萄园考察、学习,还常常邀请技术员到葡萄园为葡萄“把脉诊疗”,提高葡萄品质。

如今这个小果园,在张大爷和老伴儿的精心管理下,每年纯收入达两万多元,腰包鼓了,房子翻新了,生活更滋润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村里的葡萄园也逐渐成了气候,由十几亩发展成为现在的几十亩。不仅如此,村里的无公害蔬菜也已成规模,与村里的葡萄园相映成趣,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