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市县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新密推行工资集体协商
中牟重拳整治项目阻工
四个平台构建阳光新密
一句话践行一辈子
党员“三进入”服务群众
图片新闻
荥阳项目建设
实现多快强优
企业家义助贫困生不留名
城区居民尽享贴身医疗
新郑市入围全国县域
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一句话践行一辈子
——记“最美乡村医生”高宝林
骑自行车到患病村民家中探访,高宝林已坚持了50个年头。

本报记者 高 凯 文/图

秋雨连绵,气温变化异常,让新郑市高班庄村村医高宝林有些坐立不安。昨日一大早,他蹬上自行车,赶往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村民家中探访,或送去一些药品,或送去一些建议,以提醒此类患病村民注意预防。

今年67岁的高宝林在高班庄村家喻户晓。善于钻研的高宝林在50年的行医经历中,不仅创造了一些“土洋”结合的诊病诀窍,还挽救了千余名村民的性命,有些患病严重的村民,甚至是屡次被他从死亡线上硬拉了回来。

1961年高中毕业后,高宝林接替父亲成了一名“乡村医生”。从行医的第一天起,老高就默默承诺:“决不让那么多人被病痛折磨。”最初行医时,高宝林靠着两条腿满村子跑,无论刮风下雨、大雪封门,他都按时到达村民家中治病。1967年,为了提升出诊效率,高宝林东拼西凑买了一辆破自行车,经自己手工改装后可以上路行驶,并为自行车命名“三勤”牌,“勤修”、“勤扛”、“勤推”。

1973年的一个夜里,高宝林骑车到村边一户村民家中看病后,趁着夜色往家赶,因看不清路,一头撞到了路边一根电线杆上,最后只能扛着自行车回家。到家后,连夜修好自行车,第二天照样骑着出诊。“这50年里,我有两样手艺是越来越好了,一个是给人看病,另一个是给自行车治病。”回忆当年的情形高宝林笑着说,行医这么多年,他骑坏了10多辆自行车,轮胎不知道换了多少个。

“舍了小家顾大家。”高班庄村村民常用这句话评价高宝林。高宝林虽行医多年,但家中境况一般,还要养活两个儿子和两个闺女,但他从没有和任何一位村民计较过钱。有一年,乔楼村一位村民突发肺心病,其家人赶来通知后,高宝林风风火火赶到该村民家中救人。经过一番抢救后,病人转危为安,家属十分感激,但因家中困难,只好告诉高宝林,凑不出治疗费用。高宝林二话没说,扭头就离开了。

诸如此类的事情很多。据一位村民讲,有100多户村民在高宝林那里欠账,欠款达两万多元,但老高从来没提过。

前年,新郑市一家大药房在开业前找到了老高,并开出优厚的待遇:每个月去药店内上10天班,每天给200元钱。高宝林每月的收入只有千把块钱,如果每月增加2000元钱,当然是件好事,但高宝林没有动心。高宝林说:“钱是好东西,但如果我在乎这东西,就不会守在村里50年。”

岁月如刀,50年光阴荏苒把高宝林由一个帅小伙儿变成了一个小老头。67岁的高宝林虽然看上去苍老许多,但依然是精神饱满,依然默默无闻地奔走于村民家中,只为当年那一句:“不想看到那么多人被病痛折磨。”去年,高宝林被中国红十字会评为“最美乡村医生”。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