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课堂言论自由
不代表无所顾忌
“公地悲剧”何时休
谁说房价下跌“老百姓扛不住”?
原因在此
谁动了我的“隐私”?
敛财竟走
不归路
刑诉法大修应强化可操作性
警惕互联网泡沫重现
把平凡之事做出色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警惕互联网泡沫重现

虽然眼下还是夏末秋初,但是中国互联网行业已是寒气袭人,让人有“冬天提前来临”之感。

曾经轰轰烈烈的团购大潮开始褪去,5000多家团购网站正经历一波生存危机,关门倒闭不在少数,就连几家最大的团购网站也节衣缩食,准备过冬。

电子商务网站的日子也不好过。统计数据显示,深圳市30%的电子商务企业注册当年就会死亡,30%的企业在注册三年内死亡,只有不到四成的企业能够成活下来。

更让人惊异的是赴美上市的骤然反差。上半年扎堆排队,盛况空前,下半年寥寥无几,大跌不止。6月以来,继迅雷和盛大文学双双宣布推迟上市后,已有20多家中国互联网企业推迟或者取消近期赴美上市的计划。土豆网虽然在8月18日上市,但前两个交易日发行价便跌去三成。投资者对中国概念股的热情不再,未来的上市道路将越来越难。

此情此景,让人想起了10年前的第一次互联网泡沫。当时,中国互联网从高峰跌落,无数家贴着“.com”标签的中国互联网企业在对梦想的憧憬中倒下,再也没有站起来。

十年过去了,现在的互联网产业状况与当年相比,已经在产业规模、社会环境、消费习惯、应用条件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尽管这次中国互联网行业震荡是多种因素造成的,但是也确实有些现象值得反思。

现象之一:复制模仿,缺乏创新。在中国互联网行业,对国外的模仿和复制比比皆是,案例层出不穷。你要做“中国的Twitter”,他要做“中国的Facebook”,我要做“中国的Groupon”……这样的话语常能听到。从商业模式到网页形式,从内容编排到程序设计,没有什么不能拷贝,没有什么不能抄袭。很多人把创新的希望寄托在遥远的硅谷,然后加以复制并进行本土化的运营改良。长此以往,中国互联网将越来越缺乏创新的种子。

现象之二:一味图快,盲目扩张。许多互联网企业把快速发展作为第一目标,为了扩大规模不择手段,为了增加用户不惜代价,为了获得订单不怕砸钱。其实,“快”只是一种技巧操作,“钱”堆不出一家好公司。犹如养鸡,三个月长成的肉鸡肯定不会好吃。团购网站一窝蜂式的大起大落告诉我们,时间永远跑不过光速,企业永远超越不了成长规律。

现象之三:搞拼凑,做包装,为了上市而上市。企业把上市作为短期目标无可厚非,但把上市作为终极目标,不惜玩技巧、耍手段,最终是要出问题的。中国概念股在美国股市的遭遇,就证明了这一点。其实,无论国内还是国外,上市都只是一个手段。

反思是为了更好的发展。曾经经历过第一次互联网泡沫的我们,应该更加理性、更加谨慎地审视互联网热潮,警惕泡沫的重现。

期望有一天,让我们骄傲的,不只是中国全球最大的网民数量,还应包括与网民数量相匹配的互联网创新土壤和世界级的互联网企业。 人 文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