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起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加快中心城区改造提升 增强辐射带动能级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加快中心城区改造提升 增强辐射带动能级
南阳寨农民新居
美丽如画的滨河公园
解放路立交桥开通

郑州都市区建设

基本原则

科学发展、求实求效原则。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贯彻“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实践要领。

组团发展、产城互动原则。统筹谋划产业布局,合理调整区划功能,构建集生产、居住、服务于一体的宜居复合型园区。

宜居宜业、宜商宜游原则。加强都市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城市组团和产业集聚区的吸引力和创新能力,建设以宜业宜商宜游为主的城市功能宜居区。

集约节约、合理用地原则。坚持集约节约合理高效用地,坚持土地指标向产业集聚区和城市组团集中,最大限度提高土地的空间利用率。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原则。以巩固提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成果、争创生态城市为载体,深入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活动。

规划先行、注重统筹原则。坚持规划的刚性与动态性相统一,既要充分发挥规划对都市区发展的先导作用和统筹作用,又要进一步提高规划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合理分工、优势互补原则。根据各县(市)区和城市组团的区位特点、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建立健全都市区建设利益共享和补偿机制,促进县(市)区城市组团间生产要素的科学有序流转和利益的合理再分配。

郑州都市区建设意味着郑州将出现多个组团,那么未来10年,中心城区在全市将处于什么地位?规划纲要提出:“要不断拓展中心城区发展空间,进一步拉大城市框架,完善配套设施,提升城市功能,提高承载能力,实现均衡协调发展,着力打造省市政治文化中心、现代商贸服务中心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核心区,进一步增强中心城区在中原经济区的辐射带动能级。到2020年,建成区面积达到400平方公里左右,建成区人口达到400万人。”

同样的建设区面积和人口规划,对郑州新区一连使用了四个“建设”,而中心城区则用到了“优化”、“升级”、“提升”、“改造”等词语。这表明,中心城区将进一步完善功能,提升形象和品位,以与其作为省市政治文化中心、现代商贸服务中心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核心区地位相匹配,同时,在现状基础上的改造提升,也将使中心城区在未来十年将仍处于脱胎换骨的阵痛期。

优化空间布局 引导均衡发展

纲要摘录:加强城市空间规划管理,以产业、人口、公共设施在空间上的合理布局来引领城市建设、促进城市发展。按照“两轴八片多中心”的空间布局,坚持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强化中心城区组织和服务功能,建成通勤发达、高度协作、联系密切的郑州都市区发展和组织核心。依托郑—汴—洛发展带,沿郑上路—建设路—金水路—郑开大道、中原路—东西大街—郑汴路两条轴线形成中心城区东西向发展轴,重点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构建城市发展核心区域。以主要交通干线、基础设施廊道、城市水系和绿化空间为界,逐步建成特色突出、功能互补的南部片区、北部片区、惠济片区等八大城市片区;以二七广场商业中心、郑东新区CBD和新郑州站交通枢纽中心为核心,构建区域—城市—片区三个层次的城市中心体系,研究规划郑州新西区发展,将荥阳、上街纳入中心城区建设。

解读:目前中心城区出现的交通拥堵、居民休闲空间偏少等问题,归根结底,是由于规划的科学性不强,造成一些区域人车过度密集。“两轴八片多中心”旨在使东西南北均衡发展,有助于分散过度集中的人流、车流,减少交通拥堵,特别是将荥阳纳入中心城区建设,将进一步拉大城市框架,带动郑州西部的发展。

推进产业升级 引进先进业态

纲要摘录:加快形成与城市功能相适应的产业布局,以产业聚集、分工协作和专业化为特征,突出高新技术产业的先导作用,积极推进老工业基地改造,加快外迁现有传统工业,在原厂区适度发展无污染、低耗能的都市型产业。坚持土地升值、捆绑开发,坚持土地开发以商业为主,坚持线网入地、景观提升,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优先发展物流、金融、信息、会展、保险、咨询等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现代商贸业,优化商贸布局,改造提升传统业态,积极引进先进业态,加快推进中心商圈、城市商业综合体、特色商业街区建设,打造以现代业态为主的商业高地和商业核心区。形成二七广场商圈、郑州中央商务区、紫荆商圈、关虎屯商圈、碧沙岗商圈、曼哈顿商圈、郑东新区CBD商圈和新郑州东站商圈等市级商业中心,改造、新建一批区域商业中心,建设一批社区商业中心,形成较为发达的商业流通网络;加快建设一批大型商业综合体、大型专业批发市场和四星级、五星级酒店,建成“现代服务业为主导、都市型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解读:外迁产能落后、污染严重的传统工业,引进金融、保险、高档酒店等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商业等先进业态,充分体现了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以及最佳人居环境城市的要求,并进一步提高中心城区的形象、品位和宜居度。同时,随着多个新商圈的出现,周边的交通、环境卫生等也将成为管理重点。

科学规划城市 提升管理水平

纲要摘录:加快各类专项规划及近期建设规划范围内全覆盖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加强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协调、衔接,提高空间、土地利用效益。规范规划设计市场,提高规划设计水平。建立完善规划公示制度和专家评议制度。继续加快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体制,实现城市管理的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创新发展理念,以数字城市建设为基础,以系统应用为重点,以资源共享为核心,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加快全市各类信息资源的整合开发利用,建成城市信息化发展水平高、数字化管理手段应用广的智慧型都市区。

解读:规划是龙头,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将有效减少违章建筑,降低拆迁成本;市场占道停车、影响交通和市容的问题历来是城市管理中的难题,纲要首次提出规范规划设计市场的理念,值得期待;管理是永恒的主题,强化三级管理预示着管理重心或将进一步下移到区和办事处。先进的数字化管理模式近年来多个部门都在尝试,硬件建设遍地开花,必须科学整合资源,提高质量、利用率和管理效果,才能真正建成智慧型都市区。

建设遗址公园 保护城市风貌

纲要摘录:要推进历史文物和特色城市风貌保护。加快编制大遗址保护规划,积极申报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加大对文物保护投入力度,推进商代都城遗址公园、大河村遗址公园、西山古城遗址公园、荥阳故城遗址公园等工程建设。加快城隍庙、文庙、碧沙岗北伐战争将士祠、二七纪念堂等一批历史建筑的维修。推进郑州历史文化名城视觉形象展示系统工程,加快李商隐、魏巍故里碑等33个项目建设,彰显郑州历史文化的深厚内涵。推进世界客属文化博物馆、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纺织工业遗址博物馆、铁路博物馆、黄河博物馆、汉代冶铁博物馆等工程建设,展现郑州厚重的历史文明。以全国文物普查和申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契机,确立保护名录,加强监控保护,依法依规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解读:文化是城市的软实力。在硬实力难分伯仲的城市间,文化软实力将成为竞相角逐的重要领域。河南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是传统的农业大省、新兴的工业大省、全国有影响的文化大省。郑州作为有着3600年历史的商都、火车拉来的城市、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增长区、全国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挖掘不同时期的文化,有利于展现厚重的历史文明,进一步扩大郑州在全国的影响。在全面加快建设郑州都市区的伟大进程中,推进历史文物和特色城市风貌保护正当其时。

加快城中村、棚户区和危旧房改造

纲要摘录:坚持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坚持与改善困难群众的生活条件相结合,积极探索集体土地建设、城市社区标准开发、村改居转换等举措,加快城中村、棚户区升级改造步伐。充分利用国家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的机遇,积极与金融机构联系,搭建项目与银行互通平台,通过适度控制容积率、异地捆绑改造等措施,积极稳妥地推进拆迁改造。重点推进140个行政村、268个自然村改造和建成区内8平方公里、1100万平方米的棚户区改造,到2020年,全面完成规划范围内的城中村、棚户区和危旧房的改造。

解读:继续推进城中村、棚户区和危旧房的改造,表明未来10年郑州中心城区房地产市场仍有较大发展空间,中心城区房源供应量将继续增加,城市外在形象和品位将进一步提升。这也同时意味着,中心城区将容纳更多的人口,教育、医疗、交通、雨污水排放等公共配套设施建设必须同步跟进,以应对可能面临的城市承载压力。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