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起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六个新城向心发展 隆起都市区新架构(上)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六个新城向心发展 隆起都市区新架构(上)
双洎河两岸风景如画
中牟水果丰收

郑州都市区建设

战略定位

最佳人居城市。郑州都市区是推动全域城市化的实践载体,建设都市区是打造最佳人居环境城市、最佳创业环境城市、最佳投资环境城市、最佳旅游环境城市的有效途径。

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增长区。郑州必须率先崛起、强力引领,建设以全域城市化、生态和环保共同推进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先行示范区,建设华夏文明的重要传承区,进一步增强承载力、辐射力和整合力。

全国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巩固和提升郑州作为全国综合交通枢纽的地位,建设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建成全国现代服务业中心,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区,建成国家区域性创新中心,构建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高地和国际陆港,建设具有世界影响的国际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

2010年,六县(市)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占全市总量的52.6%,成为全市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引擎。这组数字的背后也昭示了这样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我市未来十年经济发展新增长点之一。

《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建设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快组团融城发展。各组团要以建设都市区城市功能组团为目标,区分产业差异,明确发展定位,突出比较优势,彰显城市特色,以快速便捷的立体交通为纽带,把县城特别是县城新区作为融城先导区,推动组团与中心城区一体化发展。

这个组团以航空城、新郑新城、中牟新城、巩义新城、新密(曲梁)新城、登封新城等六大县城新区为核心。作为融城先导区,他们的成功与否,左右着郑州都市区的发展,也直接影响着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步伐。

(一)航空城:

一座起飞的新城

“这块地中蕴藏的经济能量很难用具体的数字去考量,但有一点可以确认的是,‘铁公机’(铁路、公路、机场)共存的空间,在全国也实属少见,是不可复制的。”发表此观点的是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会长赵宝江,他的话为郑州航空城做了很好的注解。

说起航空城建设,副省长张大卫曾表示,在郑州布局的航空枢纽,将会极大缓解北京、广州、上海三大门户枢纽的压力;以郑州为中心的两小时航空圈,还可能覆盖全国90%的国土面积和人口,基本涵盖国内95%的经济总量。这一观点也得到了国内外诸多专家的认可。

我们不得不承认,航空城得以加快建设源于富士康的落地。2010年7月,郑州市人民政府与世界500强企业富士康集团正式签约,在规划区投资建设富士康IT产业园区。根据富士康集团的建设计划,航空城的人口规模将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加,远期航空城将达到100万人的大城市规模,势必会对城市的空间形态、用地布局、交通组织、公共服务以及社会经济等产生重大影响,迫切需要科学谋划航空城未来的发展。

按照最新的规划,航空城北起南水北调渠南侧,南至南水北调渠北侧,西起京广铁路,东至规划中的国道新107线,规划面积189平方公里。按照“一核两翼”的空间布局,建设机场功能区,北翼科技产业新区、综合保税区、东北部航空物流园区和南翼临空产业新区。

设计合理的产业布局,其最终目的仍是要促进地方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此,航空新城采用国际国内招标方式,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市委、市政府也为航空城的发展定下了两大“基调”。

其一是依托空港集聚的人流、物流、信息流优势,加快国际机场和综合保税区建设,着力培育电子信息、航空物流和高端商务三大主导产业,以航空培训及技术服务、休闲旅游业、空港配套服务业以及临空型现代农业为重点,推进相关特色产业的优化升级,把航空城打造成郑州都市区的新兴产业高地。

其二是依托富士康等项目,把航空城打造成亚洲最大的智能手机生产基地、中西部地区重要的消费电子生产基地、中原地区重要数字医疗生产基地、全国重要的电动汽车基地、飞机维修基地。建成郑州国内大型航空枢纽、临港型新兴产业园区、低碳型生态宜居新城,郑州都市区发展的先行区。

有了这样的“基调”,就有了这样的“目标”:到2020年,建成区面积达到67平方公里,人口达到100万人左右,生产总值达到1500亿元左右。

一座新城已经振翅起飞。

(二)新郑新城:

一座生态商务城

毗邻航空城,又是郑州的南大门,新郑总能感受到发展的压力,但压力的后背,又给这座古老而又现代的城市带来了发展的机遇。

新郑新城便是发展机遇下的产物。

2009年,新郑市委、市政府组织重新编制了《河南省新郑市城乡总体规划》,明确了新郑今后的发展定位和空间结构,决定把向北作为新郑市中心城区空间拓展的主要方向,提出通过“两年打基础、四年出形象、六年成规模、八到十年建新区”,在城北着力打造一个既保持传统文化特色又具有现代景观效果,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亲水型、亲绿型、亲人型、低碳型、宜居宜业型新区。

新郑市副市长、新城区管委会书记兼主任关民安做客新郑政府网站,和网民“聊”新城建设时曾对新郑新城做出这样展望:新郑新城将是一座“湖水清莹静心情,波光粼粼亮双眸”的亲水、亲绿、亲人的生态环境,是功能齐全的生态商务城。

按照规划,新郑新城包括老城区和新城区两个部分,总面积48.26平方公里。新城区位于新郑市中心城区北部,南起郑韩故城,北至南水北调总干渠,东起京广铁路,西至郑新快速通道,规划面积22平方公里,规划总人口18万人。

新郑新城的老城区和新城区因为基础不同,其发展侧重也有所区别。

老城区大力发展服务经济,做精做强清洁能源、食品、纺织等产业,形成郑州南部经济核心支点。加强黄水河、双洎河、后胡水库生态综合治理和郑韩故城、裴李岗遗址保护;充分开发利用“黄帝”资源,努力打造世界华人最有价值的宗祖信仰文化品牌,建成华夏民族寻根问祖的宜居文化名城。

新城区则依托郑州新郑国际机场、郑许轻轨等区位交通优势,以综合服务、现代高端服务业、现代物流业为主,加快第二水厂、郑煤集团阳光港湾社区、郑韩故城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轩辕湖景观水系、新郑一中新校区、西亚斯学院三期扩建、新郑市人民医院整体搬迁等项目建设,建成宜居商务城、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两城”建设,一个“牵手”新郑、一个“亲密”郑州,承载起新郑打造现代化都市的重任。

按照规划设想,2013至2014年,新城区80%面积建成。2015至2016年,规划新城区全部建成,吸纳18万人以上新区居民安居乐业。在新区带动下,到2020年,建成区面积达到48平方公里,人口达到40万人,生产总值达到1400亿元,其中新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22平方公里,人口达到18万人。

(三)中牟新城:

一座现代服务业新城

谈及中牟的发展,按时间顺序来看,2006年郑汴一体化的启动和深入,使这座历史名城迎来了第一个发展契机。由于位居郑汴之间,西临郑东新区,东眺开封汴西新区,南望郑州机场,中牟被人们誉为“郑汴支点”,而郑汴产业带的近4/5都位于中牟县境内,按照规划,中牟在郑汴大道两侧设立了多个专业园区,也因此开始了经济的转型。

2009年,在河南省委、省政府直接领导下,拉开了建设打造大郑州新区的宏伟蓝图。拟用10年时间,把郑州新区建设成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和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

……

一系列郑州向东发展的大势,为中牟新城的提出积累了人气和底气。

按照规划,中牟新城遵循“生态城市、复合城市”的理念,打造中部一流的文化旅游创意区和滨水生态宜居、宜商的现代服务业新城。新城由老县城和新城区两部分组成。其中,绿博园和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园是新城区规划中的“标志”。

规划的新城区为绿博组团及绿博园和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园在内的36平方公里区域,即豫兴大道以南,贾鲁河以北,万三路以东,广惠街以西区域,其中规划建设用地规模25平方公里。

从产业结构来说,中牟提出,围绕绿博园和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园建设完善的休闲旅游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酒店金融商务办公设施,开发高品质居住社区,形成高标定位、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起步区。起步区以南、新城大道以北区域,建设生态办公区,高档住宅区,开发中部景观资源,进一步建设中部纵向城市景观轴线。

在以起步区为核心下,还将建设新城南部金融、商务及会展区,配套滨河高端宜居区,并根据实际需求开发北部产业用地,形成新的区域综合服务中心。

按照规划设想,到2020年,建成区面积达到66平方公里,人口达到60万人,生产总值达到1200亿元,其中新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36平方公里,人口达到30万人以上。

一座现代服务业新城正合着时代孕育而生。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