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新闻时评 上一版3
撮合私了
刑诉法修改
应正视民众的担忧
快递服务由消费者评定
科研经费背后隐藏着多少猫腻
以“制度供给”呼应参与热情
女工尊严
就这样被“买断”
面对傲慢康菲
政府当强势作为
我们的信任哪儿去了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面对傲慢康菲
政府当强势作为

面对傲慢康菲

政府当强势作为

8月31日是国家海洋局责令康菲石油公司彻底封堵溢油点的最后期限,无论康菲通报的处理结果是否属实,数千平方公里的海域污染,已经给沿岸居民带来沉重的经济损失和难以预料的环境危机。

油花翻滚而出,随之而来的是强势资本的傲慢,国家海洋局的迟滞反应,以及农业、环保部门近乎失语的窘境。这场延宕了80余天的生态灾害,至今未得到彻底遏制。眼下,民间组织发起的一些索赔诉讼,面对着背后隐现央企巨头身影的跨国公司而显得微不足道。

毋庸讳言,作为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中国经济第三极”的环渤海经济带,遍布周边的石油化工产业成为区域发展的强劲动力,上百万人的就业,数千亿计的税收,让环渤海的一些地方无法视而不见,从而可能有意无意地忽略了环境问题。

渤海不是康菲的,也不是某个化工企业的,而是环渤海乃至全国人民共有的自然资源。作为环渤海亿万人民仰赖的“母亲海”,渤海对维系周边的气候、环境和渔业至关重要。面对屡屡而来的污染,渤海的生态已经不堪重负,沿岸居民也是心怀忧虑。

康菲溢油事件的严重后果警醒我们,在面对强势资本的“绑架”与丰厚财政、投资回报的“诱惑”时,一些地方应当认真权衡各方利益,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切不可忽视环境危机对民众利益的影响。对于已经造成环境污染的企业,无论对方有多么傲慢和强势,都应以行之有效的行政或法律手段进行惩处。

就在康菲石油的总部所在地,美国已经形成了《石油污染法》、《清洁水法》以及《濒危物种法》等约束措施完备的法律体系。这些也得益于美国当初在处理海洋污染事件时积累的经验。2010年,英国BP石油公司墨西哥湾溢油事件发生后,美国矿产管理局、环保部立即依法启动事故调查,美国司法部随后展开的刑事和民事诉讼,使得BP公司最终接受了支付200亿美元赔偿金和清理费用的“天价罚单”。处理涉及强势企业的环境责任事件,是一项内容繁杂的浩大工程,法律、行政、舆论手段缺一不可。眼下的康菲溢油事件,在民间诉讼艰难、相关法律体系薄弱的不利情况下,有关政府部门应该以强有力的手段尽快化解危机,不能在复杂的利益取舍之中纠结不休。

渤海被污染,为之焦虑的不能只是国家海洋局,其他政府职能部门也应当为事故调查助一臂之力,尽可能地为渔民的取证、索赔提供帮助。如果能在国家层面聚集各方资源,对康菲公司进行成功的赔偿诉讼,使之成为环境保护、生态赔偿法律制度得以完善的契机,并为今后处理类似事件树立标本,那么,今天渤海所承受的污染之痛才不至于成为我们心中永久的痛。

康菲溢油事故对中国近海造成的严重污染,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这次事故的最终处理结果能在多大程度上维护中国的海洋生态环境和民众的环境权益,将作为一个标志性的事件载入史册。为中国的国家利益计,为渤海湾周边民众的现实利益计,希望国家海洋局及其他政府部门能够强势作为,把维护国家和民众的利益作为自己的最高使命,不辜负全国人民的期待。壮 观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