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名人是怎样教育孩子的
战火之外
“一品大百姓”陶行知
《辛亥女杰刘青霞》
太阳湖
文化广角
原来如此
老院子
梅兰芳书法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文化广角

“茅奖”的纯文学成就与问题

张颐武

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甫一公布,立即引起了媒体和公众的高度关切和热烈的讨论。这其实是已经退居文化边缘的“纯文学”几乎唯一的成为公众议题的机会,也是公众期望通过这个奖来接触和了解“纯文学”的愿望的表现。也凸显了长篇小说在今天“纯文学”领域的关键性的位置。文学界的同仁其实应该珍惜珍视公众的讨论所表现的关切和抬爱,因为文学不可能仅仅是一个封闭的小圈子里自娱自乐的事情,而是当下的文化的一个部分。“茅盾文学奖”其实是“纯文学”和公众可以交汇沟通的一个重要的“节点”。没有这个“节点”,公众的阅读和“纯文学”之间早已存在的隔阂会更加加深。我们应该以坦诚和谦逊来接受公众的批评,其实对于“纯文学”有批评总比漠视好得多。

从今年的“茅奖”看,五部作品其实集中地投射了“纯文学”的现状,既投射了它的优势和长处,也投射了它的局限和困难。五位作家都是多年来从事创作的文坛知名作家,他们获奖都不出乎人们的意料。他们的作品都反映了“纯文学”对于阅读的丰富性的贡献,体现了“纯文学”的价值。

这次评奖引起争议最多的是张炜的《你在高原》,这部作品长达450万字,可以说是中国新文学史上最长的长篇小说之一,已经完全超出了当下读者可能阅读的长度。其中也混入了已经出版过的旧作,和新出版部分组合成一部小说,说明了作者强烈的企图心。那些哲理的议论看不出什么深意,似乎是文学的一个分支的“纯文学”用来彰显自己的存在的表演,这么长,你们怎么比得了,其实网络文学里长的比比皆是。《你在高原》之平庸在于哲理思考其实撑不住,都是些泛泛议论,人物如牵线木偶,在那里自怨自艾,不知所云。想写成哲人小说,却变成了高中生卖弄一点牵强平板的感想,一股酸腐又寡淡的气息。但和高中生不同的是卖弄得理直气壮。驾驭不了这么大的篇幅不是错,但偏要这么干就是错。 为《你在高原》辩护的有些理由实在拿不出手,如说作家写了二十年,很艰苦。但艰苦写出的作品一定要有价值,否则就是浪费生命。另外说长不应该被指责。长不是罪过,但长得冗长就是问题。这部作品其实就是一个“纯文学”的泡沫,关键在于讲哲理和人生的书,却哲理陈旧芜杂,思考空洞单调,语言啰嗦枯涩。这其实反映了“纯文学”在今天市场环境下的某种更深层次的浮躁。就是急于通过特殊的长度彰显自身的存在,用劳作的付出的艰苦来标定自身的价值。就我的理解,这部以长见长作品和“茅奖”并不相称。这其实是一种“媚雅”。它的获奖所反映的是“纯文学”急切地希望得到社会认可的状况,也投射了一些从事写作者的复杂心态。缺少人阅读,连一些评委也未能读完的作品获奖,也加重了人们对于“茅奖”的困惑,也阻碍了公众进入“纯文学”的领域。当然,这其实也是“纯文学”面临的困难的一部分。

从总体上看,这次评奖大体反映了“纯文学”的现状。透过这些现状,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首先,获奖作家大多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而“纯文学”为公众所知的代表性作家也屈指可数。从“70后”开始,除了葛亮等少数作者,纯文学尚未出现具有分量的代表性作家。“80后”的作者或在青春文学领域,或进入网络文学,与纯文学的整个机制脱节。后继乏人成为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其次,这些获奖作品仍然是延续了传统的“新文学”写农村的长处,说明“纯文学”在表现不同的生活方面的困难。连当年《钟鼓楼》这样以城市为题材的作品已经难以见到。这说明“纯文学”的表达仍然难以有更加深广的表现力和想象力。第三,“纯文学”如何在它的相对稳定的“小众”读者之外,也能够让更多的读者了解也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当然不可能要求它像类型文学一样有相对“大众”的读者,但也需要更多的人了解和阅读,才可能永续发展。

评奖当然各有选择,但这次的“茅奖”所激起的讨论无疑会让“纯文学”引发人们的思考和探究。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